• 認識我們
    機構簡介
    年度報告
    年度計畫
    服務據點
    聯絡我們
  • 我們的服務
    1919食物銀行
    1919陪讀計畫
    1919急難家庭
    1919重災救助
    1919旺得福計畫
  • 財務徵信
    捐款徵信
    財務報告
    捐款紀錄查詢
  • 即時消息
    最新消息
    救助月刊
    活動專區
  • 會員專區
  • English
參與捐款

餓了、渴了、病了

  • 編輯室
  • 夏忠堅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2021年12 月28 日,由55 位勇士所組成,計畫以15 天完成1300 公里單車環台的1919 車隊,在第3 天騎乘中來到苗栗公館的公有市場。隊員停好單車,大家滿臉狐疑,不知道上午騎乘的休息站怎麼會在一個空曠的黃昏市場?

    看看環台手冊,今天早上註明的休息點是館福慕義教會,可是怎麼看就是個菜市場,說什麼也不是個教會。緊鄰市場攤位的雜貨店出來了一位氣質高雅、滿臉微笑的姊妹,她是館福慕義教會的負責人,是館福1919 服務中心的負責志工,也是雜貨店的老闆娘—徐己立姊妹。

    己立姊妹2015 年才受洗為基督徒,在信義會台中慕義堂的支持下,開拓了館福慕義教會。菜市場的頭兩個攤位就是教會的所在,沒講台、沒門窗牆壁,只在攤位柱子上掛了一個小小的木頭十字架。這大概是全台灣最不像教會的教會吧!

    館福教會現在主日崇拜約有15 位信徒,但是他們卻照顧了32 戶1919 食物銀行的個案,阿娟(化名)就是其中的一位。阿娟是一名年輕的單親媽媽,生產前被檳榔攤辭退,吸毒的同居人不知下落,當有人介紹己立姊妹去探訪時,才出生沒幾天的嬰孩正在吸奶,但阿娟出院後就因為沒錢已經餓了幾天。己立姊妹感嘆說:「孩子有奶吃,媽媽沒飯吃!」於是己立姊妹每天為她送二餐熱食,並為她申請1919 急難救助金、食物包,持續關心母子的需要。

    菜市場攤販和附近居民不太知道館福慕義教會的名字,但是他們都知道「市場教會」,也都知道如果有什麼困難,可以來找教會幫忙。館福慕義教會默默無名,但是耶穌一定知道,也紀念這間教會!

    聖經記載說,將來耶穌要坐在榮耀寶座上,對一群人說:「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,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;因為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渴了,你們給我喝;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我病了,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。」那群人回答說:「主啊,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,給你吃,渴了,給你喝?…」耶穌回答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」(參考馬太福音25:31-40)

    你身邊有什麼人餓了、渴了、病了嗎?你可以為他們做點什麼嗎?基督教救助協會自2002 年開始發起「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」,籌募急難救助金,資助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急難家庭(每月5500 元,為期1 至4 個月)。至2022 年8 月,總計已救助15,081 個急難家庭,有超過14.3 萬人次的志工進行了6.7 萬次的探訪。

    讓我們一起來為愛走動吧,台灣各地還有許多餓了、渴了、病了的阿娟在等待救助!

    一起來為愛走動,救助台灣各地餓了、渴了、病了的人!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做在最小的身上

  • 簡伯駿
  • 編輯室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我餓了,你們給我吃,
    渴了,你們給我喝;
    我作客旅,你們留我住;
    我赤身露體,你們給我穿;
    我病了、你們看顧我;我在監裡,你們來看我…
   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
    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
    ( 馬太福音25:35、36、45)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不求富貴 只求平安

  • 簡伯駿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3歲的安安(化名),兩眼大又圓,頂著一頭烏黑捲髮。任誰看,都會說是一個漂亮的男孩。只是他鼻側一直貼著鼻胃管接頭,常淚眼汪汪。「他的鼻胃管是無法拿掉,因吞嚥能力沒進步,食物常流進氣管,一嗆到就得送醫。而一進醫院,之前所做的早療便全部泡湯,這或許就是他發展遲緩的原因吧!」爸爸阿昌說。

    爸媽捐肝 半歲換肝

    安安與姊姊平平(化名)是一對雙胞胎,也是去年《1919 救助月刊》11 月號封面故事「心肝小寶貝」的主角。

    姊弟倆的父親阿昌( 化名) 與印尼籍的媽媽,於2020 年小年夜生下他們,但他們一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「甲基丙二酸血症」。血液中有20 多種毒素無法正常代謝,其中「氨」還會損害大腦。因此必須盡快動換肝手術,讓氨正常代謝,以免損害孩子的腦細胞。

    於是,就在姊弟滿半歲時,阿昌夫婦分別捐肝給安安與平平,解決了氨代謝的問題,但也欠下十幾萬元醫療費,後來協議分期償還。在醫院社工協助下,阿昌被轉介至信心1919 服務中心(三重信心教會)。志工李聰保立刻替他們申請了3 萬3 千元的急難救助金,讓阿昌能償還部分醫療費用,並為孩子施打生長激素。

    阿昌說:「兩個孩子都要打生長激素,一個月5 千多元,有時收入不夠,就只能被迫暫停。」原來阿昌是名接案的軟體工程師,收入好時每月近10 萬,但為了照顧孩子,工作時間銳減,收入也只剩2 萬多元,經濟陷入困境。

    早療評估 發展遲緩

    還好去年11 月,經1919 救助月刊報導後,有企業主動捐助7 萬2 千元,讓孩子們能至少打1 年的生長激素。「今年2 月到醫院做腎臟檢查,姊弟體內的毒素比之前低不少,體重與身高也都有增長。實在感謝教會、救助協會,及愛心人士的捐助。因為有你們,我對姊弟的照護更有信心了。」阿昌感激地說。

    目前阿昌與太太每周都會帶孩子去醫院,參加早療復建課程。阿昌說:「孩子今年3 月接受早療評估,實際年齡雖然是2 歲多,但平平的智力與職能僅達1 歲半,安安落後更多,跟6 個月在學爬的嬰兒差不多。」

    李聰保表示,「可能是傷了腦子,去年我剛看到他時,或醒或睡,安安的頭都會不停地搖晃。現在好多了,不搖了,會走會跑,但常失去平衡,撞到牆壁。」

    阿昌說:「平平發展較正常,但至今也不太會說話,無法組織完整的句子。要對她重複說無數次後,她才會慢慢模仿。」現在洗完澡,平平會用印尼話對阿昌說「洗澡了」。但如果阿昌主動問她「洗澡沒」,她還是只回答「洗澡沒」,等於沒聽懂意思,單純出聲模仿爸爸。

    一個睡了 一個又醒

    阿昌太太為了照顧孩子,日夜顛倒,筋疲力盡。「有時一個在睡覺,一個精神好,就得把姊弟隔開。哪個孩子清醒,媽媽就照顧哪個。等清醒的好不容易哄睡了,結果另一個又醒了。這樣長久下來精神怎麼會好?」聰保說。

    阿昌的媽媽腰椎不好,行動不便,大多躺在床上。阿昌的哥哥曾於前年辭去台中補教業工作,回來幫忙一陣子,但現在也回台中了,改由阿昌妹妹接手。聰保表示:「幸好她單身沒家累,才能幫忙照顧。」

    今年5 月左右,孩子狀況較穩定後,阿昌開始能騰出較多時間接案子。「連續接了幾個案子,扣掉成本每個月約有4 萬元,剛好能應付房租與生活開銷,不至出現紅字。為了省錢,現在我都選在中午市場快收攤時去買菜。有時看到路邊有要回收的木板,就撿回來自釘層架,放生活用品。」

    確診康復 只求平安

    為了減輕阿昌的壓力,聰保為他向1919食物銀行申請了奶粉、尿布,及食物包。生活看似慢慢上軌道,漸入佳境。但沒想到今年5 月底疫情爆發,阿昌夫婦雖然都沒有染疫,姊弟倆卻確診了。

    「平平後來康復了,但安安肺功能受損,狀況相當不穩定。」8 月11 日,安安還因呼吸困難送醫,甚至呼吸衰竭,而必須插管。幸好在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下,病情才穩定下來。

    「我們夫妻倆哪都不去,就怕染疫傳染給孩子,但醫院還是得去呀,姊弟倆可能就是在醫院感染的。」阿昌表示,姊弟倆因做過肝臟移植手術,必須吃免疫抑制劑來抑制體內的免疫細胞,避免發生器官排斥反應。但疫情飆升時,卻最需要免疫力,這點相當無奈。為了照顧孩子,阿昌接案的時間又少了。

    到今年10 月,企業捐助的生長激素即將終止,阿昌雖然會憂慮,但還是非常感恩:「我們不敢奢求還有更多的捐助,過去這一年,因生長激素沒斷,孩子們體內代謝的現象有改善,平平的發展狀況也不錯。醫生建議若經濟情形允許,還是要繼續幫孩子施打。所以我一定會努力接案,不求富貴,但一定要讓孩子們『平平安安』長大!」

   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-急難家庭救助
    https://bit.ly/3u2igvr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不是艱困 是非常艱困

  • 簡選
  • 簡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苗栗公館鄉沿台六線種植了無數的阿勃勒樹,盛夏時節大量花瓣飄落,就宛如黃金雨般。加上農忙時成熟稻穗隨風吹起,形成一片片金黃稻浪,讓公館鄉有「黃金小鎮」的美譽。

    但黃金小鎮並不是遍地黃金,「你不要看這裡表面豐衣足食,一片祥和,其實貧富差距很大。有很多居民不是艱困,而是非常艱困!」苗栗館福1919 服務中心(台灣信義會館福慕義堂)主責同工徐己立說。

    週間賣雜貨 週日變教會

    服務中心位於公館黃昏市場內,己立是市場門口印尼雜貨店的老闆娘。週間開店做生意,週日就在市場內舉行主日崇拜,當地人都稱它「市場教會」。

    正如己立所言,這裡有許多艱困居民,單單1919 食物包的案家就高達31 戶, 是1919 食物銀行桃竹苗區個案最多的中心。「教會最近設立了兒童陪讀班,孩子們幾乎都來自食物銀行的個案家庭。目前除了我,還有許多同工一起服務。」己立說。

    除了親送食物包,中心也與其他社福單位合作設立愛心冰箱,另外每週三下午5 點附近烘焙坊會送來免費麵包。其中,49 歲的阿泉(化名)是最點典型的受助個案,幾乎所有方案都受益了。

    家產被分光 只剩小坪房

    阿泉年輕時到菲律賓打工,認識菲律賓籍的姍姍(化名)後,生下2 女1 男。6 年前他們舉家回台,住在公館的一間老屋。隔壁是家族祠堂,維持得不錯,但他的房子老舊破敗,院子雜草叢生,到處是磚頭空瓶。阿泉說:「我在菲律賓時,父母相繼過世。回來後發現家產都被分光了,只剩這間沒人要的小屋,才幾坪大,但得擠5 個人。」

    屋外右側走道,前後都用柵欄圍起來,裡頭停了機車與雜物,再走近些就會被狗吠聲嚇退。原來裡頭有4 條狗,照顧流浪狗是阿泉的樂趣。左側小房間內停了一台腳踏車與維修工具,「這是我兒子的工作室,他的興趣是玩腳踏車,常在裡面玩到忘記吃飯。」

    女兒躁鬱症 太太被遣返

    回台灣後,阿泉當臨時工,姍姍家管。老大小妍(化名)讀高一,但因躁鬱症,領有身心障礙手冊。阿泉表示,每天中午姍姍都得把小妍帶回家午睡,因為她在學校無法入眠,精神狀態只要不好,就會在課堂上發作。

    因為兩人沒正式登記結婚,姍姍當初拿旅遊簽證入境,結果去年初被遣送回國。阿泉指出,那時他每天中午都得在家照顧小妍,因此無法外出工作,頂多只能週末時到餐廳端盤子,賺點生活費。

    雖然住處是自己的,但一家4 口的生活開銷沒著落,只好向獅潭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求援。在社工介紹下,阿泉連絡上救助協會,而後被轉介至館福中心。己立說:「一個大男人,要獨自帶3 個孩子,小妍又有狀況,真的很不容易。」於是前年2 月,己立替阿泉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1919 急難金,分4 次發放,用來支付生活開銷。

    喉癌動手術 孩子沒人顧

    去年3 月,己立也替阿泉申請了1919 食物包。己立說:「教會現在有自己的陪讀班,所以我也讓他把孩子帶來。」但一開始,阿泉拒絕了。「不行啦,小妍情緒的問題還沒解決,得留在家裡。」「那就3 個孩子都一起帶來吧!」

    透過中心的協助,阿泉的生活終於穩定了些。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,阿泉竟得了舌癌!「去年開始,我舌頭長了顆粒,影響到吃飯。第一次採樣檢查時,醫生說沒癌細胞,結果切下來化驗,竟是喉癌。」

    切除後還要進行放療與電療,阿泉的嘴還因嚴重潰爛無法進食,一度暫停療程。沒想到今年夏天,治療告一段落後,又發現頸部淋巴結病變,還得再動手術。

    「醫生說要趕快開刀,我決定等姍姍回來再說。這次手術得去台中,開完刀後得裝鼻胃管,在醫院躺2 週。如果現在做手術,孩子就沒人顧了。」

    暴瘦20 公斤 擔心看護費

    其實,阿泉實在不想動手術,因為裝鼻胃管很麻煩,吃流質的食物還會吐。「你看我去年106 公斤,今年已折騰到79 公斤,再動這個手術,真的很痛苦。」為此,去年10月己立又替他申請了一次2 萬2 千元的1919救助金,用來採買治療期間的營養品。

    好消息是,姍姍的簽證終於下來了,預計10 月可以回來。原來今年5 月,阿泉寫信到總統府陳情,總統府請外交部核准特殊簽證,但卻因姍姍沒打滿3 劑疫苗,導致回來時程又延到10 月。而原本今年9 月,小妍準備進苗栗特教學校唸高一,因這些意外,只能先休學,等情形穩定後再復學。

    最近,阿泉終於申請到低收入補助,加上大女兒的身障津貼,與另外2 個孩子每個月的家扶補助,一家有3 萬多,能勉強維持生計。但一動手術,至少要再花3、4 萬的看護費,這是阿泉現在最擔心的。「家裡沒有存款,所以現在週末我還是會繼續去端盤子,希望能為手術多存點看護費。」阿泉說。

    「就像我說的,公館這裡像阿泉這樣,人生不斷遭遇苦難的家庭,真的很多很多。我能做的也有限,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加入我們的救助服務,讓更多阿泉也能感受到愛與溫暖。」己立說。

   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-急難家庭救助
    https://bit.ly/3u2igvr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CHANGER 勇於改變

  • 1919深坑喜樂陪讀班
  • 林俊翰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自2004 年起,18 年來1919 陪讀計畫已累計資助超過6.5 萬人次的陪讀班孩子。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成長,越來越有自信,是令人開心的一件事。但從陪讀班長大離巢的孩子,接下來的路程由誰陪伴?又有誰能引導他們前面的方向?

    標竿教育基金會與救助協會自2018 年起,已連續4 年於舉辦「CHANGER 改變者營會」。期待能陪伴一些從陪讀班長大的高中與大學孩子,建立職能自信、培養團隊精神,打造領袖視野。

    今年暑假雖然正值疫情巔峰,每天有2~3 萬人確診,但兩會仍堅持陪伴。只是今年改以「線上培力」、「線上簡報」,並整合「線下實踐」的模式舉辦,並鎖定邀請深坑喜樂陪讀班的兩隊參加。從7 月13 日的小隊凝聚,至8 月22 日的成果發表,陪伴孩子們挑戰長達一個月的「勇於改變計畫」!

    幫助別人作自己故事的英雄

    在線上培力課程中,大會放映了時尚品牌「Sseko 賽珂」創辦人麗茲・柏哈拿,及瑞典著名創新家費德里克・艾恩在領袖高峰會中的演講。鼓勵組員們善用知識與資訊,透過「組合」創造新點子,並從一點一滴實踐小的目標開始,慢慢累積能力,最後將心目中的夢想打造出來。

    另外也特別安排社會新鮮人楊沐恩當「陪跑員」,請其分享如何從2018 年蘭嶼環島開始,逐漸累積能力,一直到2020 年終於完成40 天的徒步環台。鼓勵組員們:「勇於突破與改變,才能由夢想者蛻變成行動者。真正的影響力不是成為別人故事中的英雄,而是幫助別人作他們自己故事的英雄。」

    我們都是從陪讀班長大的

    參與營會的兩隊都來自深坑喜樂1919服務中心(深坑喜樂教會)。陪讀班的黃淑如師母表示:「這兩隊的孩子都是一路從陪讀班長大的,上大學後也都願意回來,成為國中、國小孩子的志工老師。但原生家庭的失能與破碎,讓他們大多內向、缺乏自信心。因此我推薦他們參加,希望透過一起企劃與實踐的過程,能提升溝通協調的能力,培養出領袖的特質與自信心。」

    由於都成長於陪讀班,讓兩隊的企劃都不約而同地鎖定在「如何幫助陪讀班」。兩組的企劃主題分別是「樂建地球」與「協轉」。從構思企畫過程就一路陪伴的楊沐恩說:「這次兩隊的企劃,出發點都是為了幫助陪讀班解決日常問題,特別是如何拉近孩子與老師間的距離,好讓大家能在陪讀班中更開心地學習與成長。」

    志向遠大也要考慮可達成性

    樂建地球組原本的企劃初衷,是想幫助陪讀班減少每天用餐所製造的垃圾,後來逐漸將視野拓展到對地球環境汙染的關切。組長圳傑說:「人類科技成長加快了垃圾的數量,使空氣、海洋被嚴重汙染。我們希望盡一份心力,透過分享執行紀錄,影響周圍朋友一起減少垃圾產出。」

    協轉組的成員也是從小就在陪讀班長大,現在自己當上志工老師,對師生之間的問題,就更能感同身受了。組長雅芳說:「陪讀班老師們在陪伴與教學過程中,有時會力不從心,所以我們希望能辦一些有趣的活動,讓更多孩子喜歡來陪讀班。」

    但在兩名小組長完成簡報後,擔任指導老師的救助協會副秘書長鄭夙珺建議: 「大家的志向遠大,但不要忘記考慮可達成性。建議你們的目標要更明確,效益也必須能被評估。」聽取了老師的建議後,協轉組將企劃重新聚焦,決定舉辦「手遊電競比賽」。而樂建地球組則訂出更明確的垃圾分類定義與減量規則,開始著手挑戰「回收減量計畫 」。

    取得家長共識化解疑慮

    提到手遊電競,大家腦中浮現的畫面,可能是幾個小朋友拿著手機,圍坐在桌邊玩遊戲。組員們因參賽必須每日使用手機練習,這難道不會引起家長擔憂?

    因此,轉協組首先與家長取得共識,訂出選手每日練習的最長時間,以化解家長們的疑慮。另外也設計宣傳海報,在社區店家張貼,並透過FB 與IG 宣傳,積極邀請朋友參與。

    比賽當天,除了深坑喜樂教會外,土城清水1919 服務中心( 貴格會土城清水教會)與全人1919 服務中心(板橋行道會)也都熱烈響應,最後總共有40 多人參加,賽後並頒發獎狀與禮物給優勝者。從許多事先安排與細節設計,都能感受到協轉小組對比賽的投入與用心。

    樂建地球小組的「回收減量計畫」,先由小組成員拍攝趣味短片,宣傳每個人從生活中就能參與愛地球的行動。最後響應活動參與挑戰的9 人,也都順利達成目標:3 天內每個人製造的垃圾或回收物低於9 件!

    改變從跨出第一步開始

    改變,從跨出第一步時就已經開始了!在經過一個月親力親為的挑戰後,樂建地球組的小組長圳杰說 :「我覺得當組長真的很不容易,但經過這次的挑戰,讓我對如何安排時間與凝聚團隊共識更有信心了。」

    萁文說 :「這次的挑戰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想做什麼,能做什麼,以及如何與伙伴們一起合作。我覺得學到好多,特別是如何把想法轉化為實體計畫。」

    每一位CHANGER 的努力,不只改變自己,也把改變帶給身邊的人,其中淑如師母就深受感動。她感性地說:「其實我以前是很反對打手遊的,但在這次活動中,看到孩子們那麼努力地促進陪讀班的師生關係,我才發現,原來孩子們真的長大了。他們會同理陪讀班運作的難處,思考要怎麼轉變才會更好,甚至願意了解大人們對手遊的擔憂,而嘗試去溝通。看到他們的成長,讓我好感動,深深覺得過去14 年來的付出,真的好有價值。」

    長達一個月的「CHANGER 勇於改變計畫」雖然結束了,但相信過程中的成長與感動,將繼續伴隨著孩子們,找到心中的熱情,繼續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發揮影響力,改變世界。

   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
    https://bit.ly/3sUpi3X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阿嬤的米缸見底了

  • 簡伯駿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曉鈴(化名)住在花蓮壽豐鄉,從巷子走出去,雄偉的中央山脈就近在眼前。「這裡景色優美,我工作的民宿旁就有落羽松秘境,常一房難求呢!」曉鈴說。

    42 歲阿嬤 一家9 口人

    雖然才42 歲,但曉鈴已經當9 年阿嬤了!她有6 個孩子3 個孫子女。「我早婚,先後結束了2 段婚姻,小兒子阿哲(化名)是跟第3任老公生的,現在8 歲。」

    長女與女婿有3 個孩子,老大老二比阿哲還大,目前與曉鈴同住。「算一算現在我們家一共有9 口人呢!」幸好曉鈴的媽媽住附近,身體也還硬朗,看她負擔沉重,常過來幫忙照顧。

    曉鈴在壽豐一處精緻民宿做清潔工作,每月約有25,000 元的穩定收入。民宿很受歡迎,平常訂房得排上2~3 個月。「我現在的老公老胡(化名),平常打零工,收入不穩定。女兒和女婿從事園藝整理,但收入也只剛好夠他們一家5 口用。」

    左鄰右舍看她們一家食指浩繁,常會送自家種的菜。「有時他們也會告訴我到哪裡採免費的菜。雖然品項單一,但不無小補,有次我還摘了整整1 個月的青椒呢!」曉鈴說。

    被迫放無薪 我要10 斤米

    曉鈴一家租了棟透天厝,每月租金8 千元。雖然不能存什麼錢,但日子也還過得去。「可是去年5 月3 級警戒,民宿完全沒客人,老闆要我放無薪假。當時米缸已經見底,我還跟老闆開玩笑,我要先去他家扛10 斤米才能放假。」

    曉鈴的孫女、孫子與小兒子阿哲,都在豐田1919 服務中心(豐田長老教會)的課後輔導班就讀。志工盛懿師母表示:「疫情發生時,我們還沒執行1919 陪讀班,但已有5 年的社區課後輔導班的經驗,跟小玲一家都熟。」

    教會與世界展望會有合作關係,當3 級警戒一宣布,展望會社工告訴她,1919 食物銀行能寄送防疫食物包給需要的民眾,因此盛懿師母立刻替曉鈴申請防疫食物包,讓他們免於斷炊。

    「剛接到師母來電時,我還以為是詐騙電話。後來看到號碼是038 開頭,又認出師母聲音,才繼續聽下去。」曉鈴表示,防疫食物包好豐富,有米、麵、罐頭、沙拉油、麥片、肥皂、口罩…。「我有點不可置信,食物包很快就寄到,我還一直問,師母,這真的是給我們的嗎?」

    每次領4 包 一次煮8 杯

    看到曉鈴家的需要,師母不久又替他們申請了1919 食物包,自去年7 月開始發放。「我們家米吃得很兇,我煮一次飯要用掉8 大杯的米,所以食物包裡的米最實用。目前我們一次可以領4 包共12 公斤,省下不少錢。」

    「食物包中最受孩子歡迎的是肉鬆,每次只要有肉鬆,我就會先藏好,因為2 歲小孫女最愛看電視配肉鬆,兩三下就吃光光。另外,清潔用品如藥皂也很好用,孫子女皮膚容易過敏,洗澡也都用藥皂。」

    8 月疫情開始趨緩後,民宿又開始供不應求,曉鈴一家也恢復了正常生活。「現在我最大的希望,就是在民宿的工作能一直做下去,全家開心過日子,孩子孫子們能健康成長。我的孫女、孫子比我小兒子還大,但還是得叫他舅舅。他覺得這樣把他叫老了,所以還規定在陪讀班時絕對不能叫他舅舅呢。」小玲打趣地說。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給孩子一個家

  • 仁愛、恩友之家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2020年緬甸國民平均約1,527 美元,與寮國與柬埔寨在東南亞敬陪末座,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,約1/4 的人生活在貧窮線底下。而2021 年2 月緬甸軍事政變,加上疫情持續肆虐、貨幣貶值、物價飆漲,更使得經濟大幅下落,基層人民生活極為困苦。

    自2019 年起,救助協會1919 陪讀計畫開始支持緬甸的2 間育幼院,分別為位於仰光的「仁愛之家」與東枝的「恩友之家」,共認領80 名弱勢家庭的孩子。

    其中,仁愛之家至今已創立25 年,由緬甸華僑郭保才牧師設立。除了育幼院,郭牧師生前也在仰光創立緬甸仰光神學院。東枝恩友之家的主責楊春壽傳道,就是神學院第一屆畢業生。但去年8 月,郭牧師不幸染疫過世。

    油飆米漲 盜賊變多

    仁愛之家院目前有41 位孩子,年齡從5歲到23 歲。其中5 人已超過20 歲,目前都在仰光神學院就讀。王俊惠傳道是育幼院的主責同工,她表示:「過去3 年來,疫情加上政局動盪,全國從上到下的學校都停辦。我們有孩子已經12 歲了,才讀國小3 年級。」

    除了政局動盪,現在連在第一大城仰光,燃油都短缺,物價也不斷飆漲。「以前1 公升柴油約800-1,500 緬幣(12~22 台幣),但今年已漲到2,700 緬幣(40 台幣)。米也狂漲,以前能買一袋米的錢,現在只能買半袋。」

    「現在學校常發生爆炸案,為了安全起見,我們有很多小小孩要自己接送。但一台二手車以前1 千萬緬幣(約14 萬台幣),現在漲了2 倍半,根本無法負擔。」

    除了燃油短缺、停學、物價飆漲,連盜賊也變多了。「7 月底,就有3 個小偷跳過矮牆,割破蚊帳想偷手機。幸好同工機靈,立刻喝止追趕,他們才落荒而逃。其實這樣很危險,因為他們手上都有武器,一不小心小命就不保了。所以除了買車,現在我們最急需的是把傾倒的牆翻修加高,免得小偷又闖進來。」俊惠傳道說。

    環境險惡 用愛陪伴

    外在環境險惡,但院內的孩子彼此相愛。他們不是孤兒,就是極為貧困的弱勢家庭孩子,但愛將他們連結成一個大家庭。2年前育幼院想為孩子蓋一座籃球場,已高中畢業的小波(化名)知道後,竟默默打工2個月,為學弟妹們蓋了一座籃球架。還買乒乓球桌,給年紀較小的孩子玩。

    11 歲的小育(化名)讀國小3 年級,已來2 年。父親吸毒過量暴斃,媽媽因養不起他,只好把他送來育幼院。「他剛來時臉上暗淡無光,不說話也不笑,但有了我們的愛與陪伴,現在開心多了。」

    10 歲的小書(化名),父親早逝,她3年前剛來時連哭了5、6 天。「可能是思念媽媽,她起床哭、吃飯哭、讀書哭,睡前也哭。」但在愛的大家庭裡,大家一起上下學、學中文、運動,現在她不緊笑口常開,胖了不少,連弟弟也來了。

    父母吸毒 孤兒無依

    由楊春壽傳道設立的「恩友之家」,至今已6 年,位於緬甸南部撣邦的首府東枝。撣邦居民大多選擇種罌粟養家活口,但毒品獲利都由毒梟把持,村民賺不到錢,反而沾染毒癮。許多年輕父母因吸毒致死,造成大量無父無母的孤兒。

    目前恩友之家照顧了38 個孩子,他們若沒被送到這裡,很可能就是流落街頭、三餐不繼,甚至成為文盲,連自己姓什麼、幾歲,都不清楚。將來長大就只能重蹈父母的覆轍,繼續種毒、販毒、吸毒,甚至加入幫派或武裝團體。

    3 年前,救助協會資助恩友之家經費,蓋了一間大通舖給男生睡,而原來租的房子則隔成3 房給女孩。但後來大通舖漏水蟲蛀嚴重,只能拆掉,先用竹子簡單編了間房給男孩們睡。

    奉獻買房 孤兒有家

    「這幾年房租愈來愈貴,感謝有許多弟兄姊妹省吃儉用,將存下的錢奉獻給我們,今年我們終於把這棟房子分期買下,以後也不用再擔心房租的問題了。」

    另外,今年又有善心人士捐了4 千3 百萬緬幣(約台幣60 萬),讓楊傳道買了塊3英畝的田地。「有了這塊地,未來我們能在這裡養魚、雞、豬,生活上可以自給自足。除了農業用途,它也可以蓋住宅。未來我希望能蓋一棟3 層樓,做教室與男女生宿舍。」

    「我們的孩子剛來時都很自卑,愁眉苦臉。但現在個個活潑開朗,笑臉常開。我希望他們能讀的就好好讀,沒讀的就去工作,不管是從事農作或養殖業,只要堂堂正正作人就好了。」

    和仰光一樣,東枝也是物價飆漲、盜匪四起,連藥品都不足。「米價已經漲超過2倍,食用油也一桶漲到12 萬緬幣(約1,680台幣)。藥品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。我們育幼院人多,如果染疫怎麼辦?只能祈禱上帝幫助我們,渡過這段難關了。」

   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
    https://bit.ly/3sUpi3X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飛向宇宙 浩瀚無垠

  • 張芷芸、1919陪讀班
  • 張芷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一閃一閃亮晶晶,滿天都是小星星」,每個孩子都喜歡看星星,甚至很多從小就立志成為天文學家,成為一個專業的「看星星的人」。感謝資承新世代企業家慈善協會( 簡稱資承),今年暑假讓許多1919 陪讀班的孩子們圓夢了。

    職業參訪 探索職涯

    資承由一些企業家第二代於2016 年成立。以提供青少年專業技能與課程學習為成立宗旨,著重支持弱勢家庭學童的學雜費與物資,以改善孩子們的生活,提升學習能力。

    而每年暑假,資承都會特別為1919 陪讀班的孩子,舉辦職業參訪活動。希望能幫他們打開視野,對未來的職涯進行探索。去年因疫情暫停,所以今年孩子們都引頸期盼。

    資承今年安排的參訪,包括到上洋產業,認識空調與烘衣機運作原理及實作;到新呈工業,參觀線材加工廠與實務操作;到人文遠雄博物館,進行建築模型導覽等。尤其還特別加入清華大學天文台的場次,讓孩子有機會認識天文學家和電腦工程師的工作。

    秘密基地 穹頂觀星

    8 月23 日,砂崙子1919 陪讀班15 位師生,來到新竹清華大學天文台,一窺天文奧秘。孩子們跟著吳家擷老師進到高聳的物理館大門,坐上電梯直上7 樓,再爬上頂樓的秘密基地。

    打開小門,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型望遠鏡,讓人有如來到NASA。清華大學天文台建於1971 年,是台灣天文科普教育標竿之一,擁有全國最大口徑(25 公分) 折射鏡。

    「用這個可以看到星星嗎?要怎麼控制轉動?」當孩子在穹頂下坐定後,吳老師一按按鈕,頭頂偌大的天頂隨即打開,朗朗藍天,陽光灑落,讓孩子們不禁驚呼:「哇!」「老師,我可以摸得到星星嗎?」「老師,月亮上很冷嗎?」「我可以用望遠鏡看太陽嗎?」孩子們七嘴八舌,問個不停。

    在吳家擷和周秉宇老師指導下,孩子們不但見識到用高科技攝影機拍下的各種星雲,還親自操作轉動巨型望遠鏡,十分興奮。天文學家就像是天空的考古學家,對於這份職業,有人卻說它是反人類的工作。吳家擷說明:「為了觀星,天文學家要摒除陽光、空氣和水,才得以進行觀察,但這3 項卻是人類的基本需求。」

    7 月26 日參訪天文台的龍潭豐盛1919 陪讀班林千郁老師說:「能用天文望遠鏡和宇宙群星來場美麗約會,真是太難得了。感謝熱情又不怕吵的導覽老師,為孩子們精闢解說,帶領他們探索浩瀚的宇宙。」

    激發想像 預約未來

    位於汐止的「遠雄人文博物館」,是台灣首座以建築為主題的博物館,也是集藝術、文化與多元主題的展覽館。此次特別安排建築文化館內的建築模型導覽,讓孩子能進行人文與藝術的建築職業體驗,探索建築美學、功能、技術、空間,激發對空間構築的未來想像。

    明穗1919 陪讀班由何建榮牧師帶領,師生一行18 人前來參訪。何牧師說:「孩子們的家較少提供學習資源,所以我們會盡可能在週間,提供美術、音樂、英語,及科學實驗等多元課程。我們很珍惜每次能出訪參觀的機會,希望能幫助他們探索無限的可能。」

    知識絕不只在書本裡,感謝資承的用心安排與關懷支持,喚醒陪讀班孩子們的自我成長力,幫助他們預約一個更寬廣、更美麗的未來!

   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
    https://bit.ly/3sUpi3X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3 愛勇士 龍天池

  • 編輯室、陳振傑
  • 金佳澤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1919單車環台」今年將邁入第21屆,而人稱「龍哥」的龍天池,也將連續第12 年參加。龍哥經營一家電機公司,專營中央空調冷氣系統。他為人豪爽、樂於助人、熱愛騎車,是車隊不可或缺的穩定力量。

    每年7 月起,當屆的環台勇士們會開始練騎,各小組也會固定進行較短距離的練習,為環台暖身。但從年首到年末,救助協會的同工們都經常能看到龍哥的身影。無論是在永和的辦公室、八里的食物銀行倉庫,或陪讀路跑等。

    「龍哥好! 今天找誰?」「哦, 是這樣的,這筆錢是身邊朋友請我轉交的,指定要捐給急難家庭。」「龍哥,週二可以見面嗎?」「我這周要幫1919 食物銀行惜食專案開車,替他們領惜食,下週好嗎?」而每年固定於新店碧潭舉辦的「Let's Run -空英1919 陪讀路跑」,更可以看他拉了3、40 位親朋好友,一起支持陪讀計畫。若稱他為救助協會3 專案的「3 愛勇士」, 一點也不為過!

    連續11 年 一參加便回不去了

    2011 年,在曾參加1919 單車環台的朋友極力推薦下,龍哥第一次參加環台。當時他還不是基督徒,「我的運氣好,從小衣食無缺,朋友口中描述的急難家庭,讓我興起了想看看『一個台灣,兩個世界』的念頭,沒想到一參加便回不去了…」說著,耳邊又響起他那招牌的爽朗笑聲。

    第一次環台,團隊整體氣氛讓他留下深刻印象,結束後他便跟同工說,希望能預約往後10 年的名額。沒想到時光飛逝,一下子就11 年了。「最難忘的是2013 年,當時我們騎到礁溪,眼看隔天就要結束騎乘了,於是我鼓起勇氣,請榮譽隊長夏忠堅牧師在溫泉池中為我施洗,從此成為基督徒。」

    把所愛的拿出來 而不是剩餘的

    每次參加環台,總有不同的體驗。去到各鄉各鎮,看到牧者們甘心奉獻,服事最弱小的偏鄉家庭,也常讓龍哥捫心自問:「我是否也願把自己所愛的拿出來分享,而不是把自己剩餘的拿出來呢?」

    而14 天的騎乘中,勇士們對生命的熱情,也總激勵著龍哥,感動他在信仰之路上更加邁進。有一次,星期日早晨的主日,龍哥聽幾位天韻合唱團的隊友在台上帶領讚美詩歌,全身起雞皮疙瘩,被他們那份單純自然的喜樂所感動。

    「我記得當時問台上一位帶領的勇士謝光哲(今救助協會理事長),你們這敬拜詩歌準備了多久啊?」「我們剛剛才練啊,事前完全沒練習。」這份無法言喻的默契、喜樂與平安,至今讓他無法忘懷。

    難忘小葳 生命翻轉成志工

    環台10 幾年,看到許多受助案家生命被翻轉,有些更成為教會的志工,一起服事需要幫助的人,讓他深深覺得,自己連續環台12 年,實在很有意義。

    龍哥印象最深的,是2012 年陪讀記錄片中的主角小葳( 化名)。「第一次見面時,她才8 歲,住的房子又小又暗,爸爸外出工作,媽媽帶著小弟入監服刑,所以只剩她一人與小狗相依為命,幸好有陪讀班陪伴她。幫助她的梧棲敬拜1919 服務中心(基督教梧棲敬拜教會),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教會,原來它前身是間卡拉OK。後來我們有機會再回去拜訪教會和小葳,現在小葳上高中畢業了,還是陪讀班的助理老師呢!」

    任何逆境 都是上帝給的功課

    2020 年1919 愛走動的志工代言人、台南新化1919 服務中心( 基督愛心之家) 的吳阿呆牧師,也是龍哥非常欽羨的對象。他陪伴雙胞胎兄弟阿松與阿柏的生命故事,是龍哥常常與朋友分享的話題。

    「他們兩個原本是學校出了名的叛逆,時常打架滋事,老師還因怕被他們氣出中風而辭職,學校老師、主任都拿他們沒辦法。後來請阿呆牧師幫忙,讓他們來陪讀班。沒想到兄弟倆的生命從此翻轉,哥哥阿松不僅被選為班長,小六時還被選為全校模範生,接受縣政府表揚。現在兩人都大學畢業了,阿松是電子工程師,阿柏則是教會傳道人,現在還負責陪讀班呢!」

    這些生命翻轉的故事,不斷地激勵龍哥思考生命的意義。「環台過程中,有晴天有雨天,有順風有逆風,有上坡有下坡,就像人生有甘有苦。我們遇到艱難時,咬著牙就過了,但許多急難家庭,若沒有人伸出援手,恐怕就自此沉淪了。感謝上帝,藉著環台,不斷地操練我,讓我看到任何逆境都是上帝給我的功課」。

    善良正直 守規矩又忠於職守

    去年車隊隊長,今年將連續第9 年參與環台的洪茂松,環台期間常是龍哥的室友。他表示,龍哥外表豪爽,不拘小節,但內心卻相當細膩。

    「環台期間,他多半擔任接力組的小組長。這些組員多半都只騎3~4 天,跟別組組員連續14 天不同。因此,龍哥常得重新熟悉隊員,並提醒新加入的勇士注意細節,以避免受傷。有時時間緊迫,他急起來便扯開嗓門大聲提醒。旁人看起來是嚴肅凶悍,其實是擔心隊友受傷的直覺反應!」

    環台多年,茂松認為龍哥始終忠心完成上帝所交付的使命,並勇於承擔責任。「這些年來,我認為他越來越謙卑,為急難家庭付出的熱忱越來越大。他善良、正直、守規矩,又忠於職守,實在是值得信賴的好隊友。」

    勇敢求助 為自己打開一線生機

    除了工作、參與公益與教會生活,龍哥本身也是位捷兔路跑高手。個性外向好動的他,常被太太說「活動太多」。龍哥平時跟朋友相聚時,常會分享救助協會的工作,及參加環台的經歷與見證。「我最常說的,就是小葳與阿松阿柏的生命故事。他們都很感動,所以每年都會捐款支持我,加入幫助急難家庭的行列。」

    龍哥身體力行,為需要幫助的家弱勢庭,付出現代人最缺少、最珍愛的資源-「時間」。環台這麼多年,付出這麼多時間,問他最想對急難家庭說些什麼?「勇敢求助!就像車隊隊友,即使再會騎,也需要彼此支援。或許開口求助很難,但只要勇敢跨出第一步,或許就為自己打開一線生機了。」

    支持1919單車環台
    https://www.1919.org.tw/around/2022/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好吃 好玩 又好學

  • 林宜影
  • 張芷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「第一次包米,感覺好特別。」「我第一次自己做午餐耶,而且還是用惜食做出那麼好吃的東西!」7月11、19日,在1919食物銀行八里的鐵皮倉庫裡,一群青少年頂著酷熱,或包米或打包食物箱或料理惜食,雖然各個揮汗如雨,心卻雀躍不已。

    這是由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(簡稱飛颺)所主辦的惜食與志工服務之旅。飛颺致力於為青少年安排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,特別每年寒暑假都會舉行各種主題營會,為青少年開拓不一樣的視野。但因為疫情,已連續停辦兩年。今年暑假再次重啟,特別著重體驗學習,也是首次與1919食物銀行合作。

    第一場於7月11日舉行,55名青少年學員都來自台北市中心;第二場於7月19日舉行,33位學員分別來自雙北市、桃園與宜蘭的。兩場活動都從上午10點至下午4點,上午認識1919食物銀行的運作與惜食,中午料理惜食午餐,下午則協助包米或打包食物箱。

    1/3未食用 直接被丟棄

    根據研究,全球每年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。人們辛苦製造出的食物有 1/3未被食用,就直接被丟棄!1919食物銀行個案管理與教育組主任翁逸玲表示,「過去我們常以食品標示的有效日期來評估是否該丟棄,但減少食物浪費已是國際趨勢,對於食物的真正可食狀態要有新的認知,才能物盡其用。」

    在了解1919食物銀行的理念後,1919食物銀行社工暨營養企劃黃雅玲帶領學員進行「格外的相遇」活動。透過認識「規格不符,過大過小」、「賣相不佳」、「時間不對,供需失衡」等被淘汰的「格外品」,學習確認食物的品質與安全,以確保吃的安全。

    惜食變美食 華麗的變身

    中午,學員們在引導下,學習將1919食物銀行當天從賣場收回的生鮮惜食,做成美味的三明治貝果。「其實這些番茄和起司看起來都還好呀!」「我覺得我做的比外面咖啡店賣的還好吃耶!我可以連吃好幾個。」學員們都非常滿意自己的作品,個個吃得津津有味。沒想到原本要被丟棄的即期品,竟然能做成如此美味的佳餚。

    當天還有惜食水蜜桃,只要加入碎冰和煉乳,就能打成夢幻的粉紅水蜜桃冰沙。不只解渴,更美味到讓孩子們驚叫連連。水蜜桃因較嬌嫩,保存不易,但只要即時應用,也能華麗變身。

    中低收孩子 感動又感謝

    飛颺青少年成長中心的林宜影執行長表示,「這次的服務體驗,有別以往。不但讓青少年們有機會志工服務,還結合了教育,真是大開眼界。」大學生輔導學員參與各領域服務多年,也都是意外第一次看到食物銀行完整的運作和惜食體驗。

    第一場的學員多是來自台北市中心的青少年,林宜影說:「他們生活較優渥,平常過期的東西就丟。不時叫外送,營養午餐常沒吃完,就丟掉一大半。相信透過這次惜食的體驗活動,會讓他們很有感,以後會更珍惜食物。」

    第二場的學員來自雙北市、桃園和宜蘭,其中有中低收入戶家庭的孩子,曾是食物包的受助家庭。只見他感動地說,「從小我們家就受到食物銀行的幫助,但從不知物資的背後有那麼多人付出。要經過許多繁複的過程,才能送到受助者家中,真的好感動,也非常感恩。」

    體驗是最好的學習!相信透過這場很不一樣的惜食與志工服務之旅,所有飛颺少年們都有深刻的體驗,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。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學英文就是好玩

  • 黃莉雯、1919陪讀班
  • 黃莉雯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你沒有聽錯,在離島中的離島─澎湖吉貝嶼,正傳來一群孩子們快樂唸英文的聲音!

    吉貝1919陪讀班的孩子們,不分高、低年級,大家齊聚一堂。在穆玲玲牧師引導下,跟著螢幕上《Lucy Says》互動式英語教材,開心地唸著hat、 shirt、shorts、 shoes」。唸不出來的,可要被老師用紅筆在手心寫上單字哦!

    為了不被寫上單字,孩子們手忙腳亂地背誦著,這樣的學習印象既深刻又有趣!「我們1週至少上2次Lucy Says,依當日功課量,每次15分鐘至30分鐘,大家都很專心投入。」玲玲牧師使用Lucy Says已3年多,她表示,現在孩子們都很喜歡上英文,也愈來愈有信心。

    喜歡英文 比考高分更重要

    「我自己的經驗是,喜歡英文,比考高分更重要。」玲玲牧師說。她表示Lucy Says是一套沒有考試、沒有書寫壓力的互動式英語學習教材。不像在學校要面對考試壓力,因此即使閱讀或單字背誦能力不強的孩子,也能透過Lucy Says,把學習的快樂找回來。

    曾是兒童美語老師,又有教學背景的玲玲牧師說:「謝謝救助協會的媒合,讓我們能使用這套教材。我發現不少孩子在學校學英文時很有壓力,所以不一定很喜歡。我小時候功課不錯,但也是超級不會背單字,直到我發現自然發音法並融會貫通後,才找到發音和學習的原則。」

    玲玲牧師以聽、說、讀3大重點,幫助孩子學英語。她說:「我鼓勵他們唸出來,但不一定要會拼。例如學Butter,看到字讀出來就好,而不用會背單字或會寫,這樣就不會有壓力。沒有壓力就會喜歡,比考試考高分更重要。」

    英英(化名)在陪讀班接觸到Lucy Says後,小三的英文程度,已不輸五、六年級。讀單字沒問題,整句也考不倒她,這主要是透過觀察句子與單字的變化。「有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後,孩子自己就會開竅。看到孩子的進步,我們當老師的也很開心!」玲玲牧師說。

    用點選筆互動 孩子反應佳

    「上Lucy Says時,只要時間夠,我就會多加一些相關的小活動。Lucy Says本身的點讀筆互動就很好玩了,用點的就可以選答案,孩子反應都很好!」

    阿恩(化名)的學習能力比較不好,在學校一看到英文就皺眉,但他超級期待在陪讀班上Lucy Says。平日大家會讀出螢幕上的英語句子,阿恩就算讀錯了,也會唸得很大聲!他偷偷告訴玲玲牧師,「我喜歡在陪讀班上英文,因為在這裡唸錯了,也不會被罵。」

    玲玲牧師說:「我沒給他們考試,只有玩Lucy Says的互動題目,猜錯了也不會處罰,大家都很開心。」她特別強調,學習過程要留意不被惡意嘲笑,「我自己被嘲笑過,也曾在學習上受挫,因此在這部份會特別留意。」

    外國人講:「泥豪嘛?」雖然不標準,但我們知道他在說「你好嗎?」因此唸錯或發音不夠標準,其實真的沒關係。「我自己的英文是透過空中英語教室學習的,在聽說讀的幫助上很大。有很多人都說我發音很標準,其實是空英幫了大忙。」

    不害怕 也不要怕開口

    台中靈糧1919服務中心每週三下午,丹琦老師會到陪讀班教英文。不論是唱英語歌、背單字、唸句子,孩子們都瑯瑯上口。

    丹琦老師說:「Lucy Says的教材簡單易懂,對初次接觸英文的孩子是很好的媒介。我們班上有14個孩子,有高、低年級,程度不一,但每堂課只要能學到一點東西,對孩子來說就值得了!」

    2019年開始使用Lucy Says的丹琦老師,發現第1輯比較簡單,在單字和文法上不太難,童言童言的方式適合很國小一二年級。「現在第2輯,除了更貼近生活,也更生動,還有劇情,比較能吸引中、高年級生的注意力。」

    愈小的孩子,吸收力愈好,發音較標準,主動性也較高,使用Lucy Says正是時候,「但對大孩子來說,就比較難糾正了。因此,語言的學習,還是愈小開始愈好。LucySays就很適合為年紀小的孩子奠下學習的興趣和基礎。」

    自己2個孩子都已上大學的丹琦老師,對英文很有興趣,家裡也打造成有利英語學習的環境,播放英文歌曲、影片、讀物等,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英文。她分享學英文的心態,就是「不害怕,也不要怕開口。持續學習,讓語言的記憶力不易消退。」

    Lucy Says
    「空中英語教室」開發的《Lucy Says》線上英語創意互動教材,自2019年起開始全面與1919陪讀班合作。透過短劇會話、英語兒歌,及互動遊戲式學習,增進孩童對英語的興趣,使其更勇於開口說英文。目前全台共有17班(14間教會)使用,LucySays正式版1.0 有10班,正式版2.0有7班。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10月號
    本期目錄
    ×
    2022年10月號

    封面故事


    做在最小的身上
    不求富貴 只求平安
    不是艱困 是非常艱困

    秘書長的話


    餓了、渴了、病了

    特別企劃


    CHANGER 勇於改變

    1919食物銀行


    阿嬤的米缸見底了

    1919陪讀計畫


    給孩子一個家

    美麗人生


    3 愛勇士 龍天池

    愛心花園


    飛向宇宙 浩瀚無垠

    THE UPDATE


    好吃 好玩 又好學
    學英文就是好玩
    PreviousN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