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認識我們
    機構簡介
    年度報告
    年度計畫
    服務據點
    聯絡我們
  • 我們的服務
    1919食物銀行
    1919陪讀計畫
    1919急難家庭
    1919重災救助
    1919旺得福計畫
  • 財務徵信
    捐款徵信
    財務報告
    捐款紀錄查詢
  • 即時消息
    最新消息
    救助月刊
    活動專區
  • 會員專區
  • English
參與捐款

有情有愛有平安

  • 編輯室
  • 夏忠堅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國際新聞界尊崇的普立茲獎得主湯馬斯•佛里曼(Thomas Friedman)於2005 年出版《世界是平的》一書,論述21 世紀初期的「全球化」歷程。2008 年他又出版了《世界又熱、又平、又擠》,再次論述全球化的氣候變遷、綠能革命、通貨膨脹、人口激增、物種滅絕等問題,影響了許多企業與政府的長期決策。

   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世界觀、產品、思想和文化的整合。然而,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、2014 年起的中美貿易戰,讓各國開始反思全球化的弊端。尤其2020 年疫情造成的封城、停工、塞港、供應鏈中斷,以及2022 年俄烏戰爭對國際社會經濟秩序的嚴重衝擊,更彷彿為全球化按上「暫停鍵」,而使得「去全球化」和「保護主義」甚囂塵上。然而,這也只能說明:即使不全球化,我們仍然有全球性的問題,世界各國依然唇齒相依,牽一髮而動全局。

    就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,不只是令人觸目驚心的人道問題,也是全球性的災難!俄羅斯、烏克蘭分別是全球第一、第五大小麥供應國,兩國小麥出口共佔全球的29%。而戰火延燒,當然帶來全球糧價高漲。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全球第一、石油出口全球第三、鎳產量佔全球9%;在戰爭與制裁之下,全球油價曾高漲到每桶130 元,製造電池所需之鎳也一度上漲280%。全球生產半導體所需之氖氣,70% 由烏克蘭生產,因此也對晶片生產造成重大威脅。

    物價上漲、購買力下滑,也就是一般所謂的「通膨」,這是另一項全球性的災難。為對抗通膨,3 月中旬美國聯準會升息1 碼,台灣央行也同步宣佈調升利率。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強烈暗示5 月很可能再升息2 碼,於是全球央行紛紛宣佈升息;全球進入長期通膨的時代已無可避免。

    在這種氛圍下,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能夠經得起「COVID-19」、「烏俄戰爭」、「長期通膨」的同步交叉襲擊嗎?台灣又將如何對抗這三項災難呢?這當然不是我們一般社會大眾、民間組織所能回答的問題。只是我們心中常常惦念的是:弱勢朋友的生活會遭受影響嗎?可以不致匱乏嗎?

    1919 食物銀行於2011 年起推出親送食物包,2015 年設立實體食物銀行,2017 年推出「好康報報」、設立中央廚房與行動餐車、參與全聯惜食計畫;而自2020 年起則設立生鮮惜食處理中心與生質廢棄物處理處,全面投入惜食計畫。

    2021 年1919 食物銀行總受益人數有28,602位(平日受助戶16,160 人,另三級疫情防疫食物包12,442 人)。2022 年,1919 食物銀行預計募集1 億9500 百萬元(物資+ 現金),將持續透過全台1919服務中心、實體1919 食物銀行,持續提供生活物資,幫助全台5,000 戶以上的經濟弱勢家庭。希望他們的生活可以不受全球衰退的影響,生活不致匱乏,讓他們「食食陪伴、餐餐有愛」。

    不管世界將要全球化,還是去全球化,生活總是要過,飯也總要吃。歡迎加入1919 食物銀行的行列,讓我們一起關懷周圍弱勢的朋友,使台灣「有情、有愛、有平安」!

    一起關懷弱勢的朋友,使台灣「有情、有愛、有平安」!
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食食有餘

  • 簡伯駿
  • 編輯室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
    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
    << 朱子家訓>>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全聯惜食 天天有餘

  • 編輯室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近幾年來,因為人為破壞、極端氣候,引發日漸頻繁的天災,使得全球農作物產量銳減,衝擊糧食供給,糧價飆漲!偏偏許多超商卻每天丟棄大量即期食物,因此為了遏止浪費,法國政府自2015 年起,立法禁止超商將外表稍有傷損、包裝有錯,或超過賞味期但無礙健康的食物丟棄,且必須強制捐給社福機構。而這個對食物浪費的反思,也成為後來國內超商推展惜食的契機。

    到門市領惜食 截切廠領鮮食

    全聯福利中心是國內推展惜食計畫的先驅。為了杜絕浪費,自2017 年起,每天晚上9點,全聯門市會將當晚的即期鮮食貼上惜食標章,再捐贈給社福機構。目前全台已有35 間1919 陪讀班參與,志工們每晚會帶標準冰桶到附近65 間門市,將當天惜食物領回,隔天再煮成晚餐給孩子們吃。

    除了門市,全聯自去年底也開放自家的生鮮食材截切廠,讓教會能前往領取檢驗過的生鮮肉品或蔬果樣品。台南的歸仁1919 服務中心(歸仁長老教會)的主任李盈賢牧師說:「自去年12 月起,我們每天會到全聯位於高雄的2處生鮮截切廠領取。岡山是以肉品為主的『生鮮PC 廠』,路竹則是『蔬果DC 廠』。」

    李牧師指出,教會目前約關心40 戶弱勢家庭。每天上午,他會先開30 多分鐘的車到岡山廠領取冷凍肉品。返回教會放入冷凍庫後,再到路竹廠領取蔬果,回程時順便將前2 天的冷藏蔬果分配給需要的家庭。

    「每戶一次會配送2~3 天的蔬果,如果人口較多,我們就送一週的量。」如2021 年11 月救助月刊封面故事「但是又奈何」的主角阿娟,夫妻倆與4 個兒子,就每次領到一週的量。教會還有專門的關懷志工,在配送食材的同時,也會關心他們的近況。

    幫助弱勢家庭 菜錢省8成

    冷凍肉品目前由教會婦女團契的姐妹負責烹煮,主要供餐給陪讀輔班的國中生。李牧師說:「目前我們有8 位國中生,週一至週五供應晚餐,週六則是午餐加晚餐。」雖然這些國中生是受助者,但教會也會訓練他們,裝備他們助人的能力。「寒假我們會辦營會,鼓勵學生參與惜食料理,裝成便當後,再跟教會志工一起分送給社區有需要的長者。」

    慧萍( 化名) 有個高中年紀的兒子,但因智力不足,導致她得隨時在旁照顧,因此工作時間很難超過4 小時,造成家裡經濟困難。經里長介紹,李牧師開始關心慧萍,也透過惜食計劃減輕她的負擔。

    「感謝救助協會與全聯,讓我們能把惜食變美食,幫助許多弱勢家庭。我跟慧萍說,現在有了惜食計畫,教會能供應她們一家3 餐。而她表示,現在家裡的菜錢節省了約8 成!」李牧師說。

    領取大量蔬果 供餐給國中班

    除了歸仁服務中心,位於台中的潭子1919服務中心(潭子行道會)也會到全聯截切場領取惜食。主任陳詩景牧師說:「潭子剛好有一間全聯的『蔬果DC 廠』,提供了大量的蔬菜與水果,如香蕉、蘋果、葡萄與番茄等,對我們的幫助很大。」

    「晚上我們會供餐給陪讀班的國中生吃,加上兩位陪讀班老師共12 人。全聯的蔬果,如馬鈴薯或地瓜,簡單煮一下就能入菜。」教會志工於週一至六下午3-4 點領取惜食,週日要準備主日聚會,因此休息一天。「DC 廠的主任很貼心,會幫我們將週日的蔬果包裝好,隔天週一教會志工去,一次拿2 天的量。」

    培養孩子廚藝 增進多元興趣

    潭子行道會的門口掛了一塊「心田花園」的招牌,是間輕食咖啡餐廳,提供輕食料理及蛋糕、鬆餅、咖啡飲料…,為非營利餐廳。全數收益捐給拾愛社區服務協會, 用來支付陪讀班的經費,並給予社區有需要的家庭急難救助金。

    陳牧師2000 年來到潭子行道會牧會,至今已經超過20 年,2004 年開始成立陪讀班,一直以來,陪讀班是教會接觸社區弱勢家庭最重要的橋樑,目前服務國小學生26 人,國中學生8 人。

    陳牧師指出,自己在單親家庭長大,特別能體會在功能失衡家庭成長的辛苦。「記得小2時我到同學家玩,他炒了盤蛋炒飯請大家吃,讓我相當驚訝。回家後也自己嘗試炒了一盤,雖然成果黑黑糊糊的,但是很有成就感!」

    因此,多年前他先成立實習餐廳,讓陪讀班的孩子從小四起就有機會學習餐飲課程,從買菜、洗菜、料理的基本常識到丙級證照的課程,培養孩子的廚藝,增進多元興趣與職能。

    「現在每天下午4-6 點是國中生實習時間,他們會一起為明天的餐點備料,接觸到中西餐、牛排、意大利麵、各式甜點與飲料的製作。經過2~3 年的訓練,現在孩子都能獨當一面了。」

    特別的是,咖啡廳雖對外營業,但菜單上卻沒有價格,完全由顧客自行決定!「來消費的客人都很支持我們,目前營運得不錯。我們用舒肥機來處理肉品,雞胸肉相當嫩,歡迎大家來品嚐!」陳牧師大力推薦。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晚餐好好吃 感覺好幸福

  • 簡伯駿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週五下午,一台小黃停在基隆幸福1919服務中心(基隆幸福浸信會)門口。主任練榮順傳道與一群陪讀班的孩子立刻跑出來,從車上搬下一箱箱食物。「司機是教會弟兄,這些都是他到1919 食物銀行八里倉庫載回來的。」練傳道說。「哇,有蛋糕,還有可頌麵包!」「這次有好多鴨肉耶!」孩子們將惜食箱搬進廚房,牛乳、蔬菜、水果、肉品…,把2台大冰箱裝到都要滿出來了。

    響應聯合國SDGs 生鮮惜食重分配

    「2015 年聯合國宣布『2030 永續發展目標』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,包含消除貧窮、減緩氣候變遷、促進性別平權等17項SDGs 目標,以指引全球共同努力、邁向永續。其中第1 項是『終結貧窮』;第2 項是『消除飢餓』。第1 項本來就是1919 急難家庭救助計畫、陪讀計畫多年來努力的目標,而第2 項則是1919 食物銀行的目標。而最近幾年來,受到極端氣候、疫情與戰爭的衝擊,全球糧食供應鏈陷入斷鍊危機。如何杜絕浪費,與各賣場連結,妥善分配惜食,就成為1919 食物銀行最急需面對的議題了。」1919 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說。

    「目前1919 食物銀行共有6 間倉庫,其中新北八里、台中西屯,及高雄大寮倉庫總面積達1100 坪,各設有一生鮮處理中心,有冷凍、冷藏庫、作業區。我們的司機每天會開冷凍貨車前往賣場領取惜食,再運回來整理、分裝、入庫。然後請附近1919 服務中心前來自取,或透過低溫宅配到各中心。全程都冷鏈處理,以確保食材新鮮與安全。」

    246 間中心已領取 明年還需增 200 間

    目前領取惜食的1919 服務中心分為3 類,包括供餐組、點心組,與自取組。供餐組必須有冰箱、冷凍庫,與廚房設備。由志工將宅配來的蔬菜、水果與冷凍肉品料理成熟食。點心組則通常沒有廚房,物資以餅乾與麵包居多。而如基隆幸福1919 服務中心則屬自取組,教會有廚房有車,又離倉庫不遠,能自行前來領取。

    張謙方說:「服務中心自行前來領取,可以省去我們的宅配費用,還能多拿一些不便宅配的,如蛋糕、雞蛋等。目前全台共有246 間1919 服務中心參與惜食計劃,其中供餐組124間、點心組55 間、自取組67 間。每天要處理1500 公斤至2000 公斤的惜食。但眼看惜食愈來愈多,我們估計明年還需再增加200 間,才能有效去化這些物資。」

    選擇變多量也夠 孩子受助也幫助

    基隆幸福1919 服務中心已經營1919 陪讀班1 年半,目前服務18 名國小生。徐沛涵師母說:「感謝1919 食物銀行提供物資,以前我們一天菜錢才300 元,10 幾個人要吃,只能買點豬肉做成肉燥飯,加上青菜當成一餐。現在選擇變多了,量也充足,孩子們都很期待每次載回來的惜食,詢問度最高的是『今天有沒有牛奶?』」

    目前陪讀班每週二至五供餐,一頓飯至少要煮7 大杯的米,外加3 菜一湯。沛涵師母說:「孩子食量大,50 公斤的米,一下子就吃完了。」

    陪讀班的孩子多來自附近的中興國小,大部分的家庭功能失衡,經濟狀況也不佳。榮順傳道說:「中正公園就在附近,但很多孩子都沒去過,甚至有人連跟父母到超商買顆糖的經驗都沒有。」但來到陪讀班後,有老師陪伴寫功課,有熱騰騰的晚餐吃。生活穩定了,生命也隨之成長。

    沛涵師母表示:「小彤(化名)來自單親家庭,她與姊姊由爸爸照顧。姊姊是中輟生,但妹妹因為來陪讀班,成績與品性都沒走歪。他爸爸特別感謝陪讀班,我們地下室有間多功能教室,裡面的水電線路、插座,都是爸爸免費幫我們做的!」

    然而傳道與師母都希望孩子不只是來這裡受助,更要成為幫助者。沛涵師母說:「除了惜食來了要幫忙搬,我們也訓練他們洗米、挑菜、洗菜,飯後也要洗碗。如果將煮飯的志工媽媽比作總鋪師,那孩子就是在旁邊幫忙的『小水腳』(廚師助手)」!

    全年無休送惜食 一年萬箱 210 公噸

    忙碌了一陣子,孩子們將廚房的菜一一擺上桌,有炸排骨、溏心蛋、黑輪、青菜,還有一個大蛋糕。孩子們滿足地吃著,有小朋友讚歎:「晚餐好好吃,感覺好幸福喔!」沛涵師母笑著回答:「對啊,那是因為你們在幸福浸信會啊!」

    張總監指出,目前1919 食物銀行的3 處生鮮惜食處理中心,每天能處理30 箱惜食箱,每箱約20 公斤。「我們全年無休,一年可提供11,000 份惜食箱( 約210 公噸)。每箱估算約5,000 ~ 10,000 元,也就是說總市值超過5 千萬元!」

    「但每箱的運費要200 元,一年就要220萬元。且3 個處理中心需各搭配2 台冷凍車,總共需要6 台,但現在我們僅有3 台。所以除了需要賣場持續捐贈外,我們也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。希望透過我們的攜手努力,能讓更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好好吃晚餐,感覺很幸福!」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魚你在一起

  • 編輯室
  • 簡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近年來有關「食農」、「食育」、「食安」的議題,深受民眾重視,尤其政府積極在各國小推動「食農教育」,盼望拉近學生對食物與農業間的距離,體會到食物來自於土地,進而對土地和食物產生愛護之心。但你可能不太常聽到「食魚教育」!在3 月19 日,專為餐廳提供 iPad POS 服務的 iCHEF(資廚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)就與花蓮知名海鮮餐廳「龍哥斯特」合作,為花蓮球崙1919 陪讀班的13 名國小學童辦了一場「食魚教育」。

    了解海洋生態 專業主廚陪挑魚

    iCHEF 社群經理鄭伊伶,是主要策劃人員,她表示:「我們以前就常舉辦餐廳老闆的參訪團,有一部份就是講食材朔源,藉由活動,帶大家去蛋雞廠、屠宰場等,議題較多著重在牛、豬、雞等陸上動物。因此這次特別將主題放在海洋,盼望透過介紹海洋文化、認識魚類、捕撈方式、如何挑魚,與最後進廚房料理,讓孩子們認識餐盤上海鮮的背景,進而關心海洋,了解永續海洋生態的重要性。」

    活動從花蓮港開始,孩子們先聆聽專業賞鯨解說員介紹台灣鯨豚,以及周遭逐漸被破壞的生態的危機。接著跟龍哥斯特的主廚愛爾文,到市場選魚、挑魚,最後再進餐廳廚房,與專業廚師一起去鱗、挑刺、切片與料理。

    要如何挑魚呢?「魚眼睛要選亮的,魚鰓色澤要鮮紅,摸起來不能粘粘的,還有正常的魚腹部是淺色或白色,背部是深色的…。」在前往市場的路上,愛爾文老練地對著圖片一一解說。

    進入市場後,大家也跟著他到攤位選魚。每個孩子能選一條魚,做為晚上的料理。「哇,這條魚嘴巴長長的,是什麼魚啊!」「那是煙管魚。」「這種大眼睛,紅色的魚叫紅喉。」「你選的這是小卷。」有了專業主廚的導覽,孩子們各個睜大眼睛,興趣盎然。

    自己的魚自己煮 好吃到呷七碗

    最後,在3 位廚師協助下,孩子們開始學著去鱗、切塊、放入油鍋與烤箱。「開動了!」忙了一整天,吃著自己挑選、料理的海鮮,格外有成就感。有個孩子還吃了7 碗飯,簡直就是「呷七碗」!

    愛爾文說:「很開心能為孩子們的食魚教育進一份心力。現在努力投資他們,等他們長大後,才能成為海洋保育與永續利用的支持者。改變未來,就靠他們了!」

    陪讀班的小佩(化名)本來不敢碰魚,在1919 蜜蜂姐姐鼓勵下,才終於伸出手。「姊姊說這魚肉摸起來,跟生魚片一樣,我才敢動手。也一口氣學會了去鱗、切片,還有挑刺。謝謝主廚哥哥,讓我有這個經驗。我發現只要勇敢嘗試,沒什麼做不到的!」

    陪讀班主任林春蓮牧師說:「站在媽媽的角度,要他們進廚房拿刀,我本來還有點擔心,沒想到在專業廚師指導下,活動進行得很順暢,孩子們也都很開心。相信這樣的體驗,能讓他們終身難忘。透過食魚教育,來了解魚類、海洋與環保議題,真是太棒了!」

    「過去幾年來,我們陸續在陪讀班辦過數十場食育課程,但主要都是在教室用PPT 介紹,內容以靜態居多,這是第一次走到港口、魚市場體驗。以前都是在餐桌上看到魚,這次是第一次在攤位上摸到。連我自己都收穫不少,相信孩子們更是收穫滿滿!」1919 食物銀行總監張謙方說。

    食魚教育影片https://youtu.be/5T3Vt3yuOVw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食食陪伴 餐餐有愛

  • 陳振傑
  • 編輯室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2011.4~2022.3
    1919 食物銀行已透過全台795間1919 服務中心
    送出253,775包食物包
    幫助58,1919戶次的弱勢家庭

    過去兩年來,新冠疫情造成失業,加上供應鏈失調,各國都承受巨大的通膨壓力。台灣的疫情雖然相對緩和,但仍對許多弱勢家庭的生計造成衝擊!

    目前台灣可請領政府補助的低收入戶, 約只佔總人口的1.3%。若對照日、韓國的14%, 則估計台灣至少有300 萬人( 約115 萬戶) 生活在貧窮線下,無法跨越補助門檻。他們是我們所謂的「社福邊緣戶」,也是1919 食物銀行的主要救助對象。

    請支持1919 食物銀行,認捐食物包或捐贈物資,讓1919 志工能把食物包親送到受助戶,或將物資配送至實體食物銀行,讓受助戶能以核發的點數選取需要的物資。

    2022 年,1919 食物銀行預計募集1億9500 百萬(物資+ 現金),持續透過全台1919 服務中心、實體1919 食物銀行,持續提供生活物資,幫助全台5000 戶以上的經濟弱勢家庭,讓他們「食食陪伴、餐餐有愛」!
    • 阮慧倫
    • 阮慧倫

    1919 食物銀行受助戶

    2021 年1919 食物銀行總受益人數28,602 位
    ( 一般受助戶16,160 人+ 三級警戒食物箱12,442 人)

    1.親送服務
    2011 年4 月起,每兩個月1 次, 由1919 服務中心(教會)志工親送食物包( 含米、油、罐頭、麵條、衛生用品等,市價約2500 元) 至受助戶, 並予以關懷。至2022 年3 月止,總計已送出253,775 包食物包,目前平均每兩個月約服務4,700 戶。

    2.實體食物銀行
    為提供受助戶更即時且多元的服務,2015 年起開始設立實體食物銀行。至2022 年2 月止,總計已成立13 間,服務20,985 戶次,目前平均每月約服務600 戶。

    3.環境永續 惜食愛物
    ◆惜食計畫
    在北中南各成立一生鮮惜食中心,每日派物流車到連鎖賣場收取惜食,再冷鏈宅配至陪讀班或老人共餐點。目前每月約收取近30,000 公斤的惜食。

    ◆中央廚房
    2017 年建置「台中園區中央廚房」,將募集來的格外品或即期品,製作成冷凍調理包,再宅配至1919 陪讀班或老人共餐點。

    ◆黑水虻研發
    成立黑水虻研發中心,處理生質廢棄物減少廚餘,讓資源循環再利用。

    ◆食育課程
    開辦食育小學堂,透過課程、行動廚房等教導學童惜食愛物。

    食物銀行影片【食食陪伴 餐餐有愛】
    https://youtu.be/rA8fLCr70ls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海口邊的孩子

  • 簡伯駿、台西靈糧陪讀班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雲林縣台西鄉舊稱「海口」,多數居民從事文蛤、虱目魚、鰻魚、牡蠣等養殖業。但和其他漁村一樣,過去一二十年來,年輕人都往都市發展,只剩下老人與小孩。尤其新生兒人數更從10 年前每年近200 人到如今腰斬,導致不少國小與國中招不到學生而快要廢校。

    33 個孩子中 只 8 人父親健在

    台西靈糧1919 陪讀班(台西靈糧之家)現有國小生27 位、國中生6 位。主任吳宏泰牧師說:「以前是孩子考上大學後才離開,現在連中壯年也外移了,大多搬到斗六、虎尾與麥寮等地。」

    「孩子的父母大都從事高風險與高勞力的工作,其中只有8 位父親還健在,其餘或因工作意外過世或在服刑中。有人在工廠爬管線,不慎滑落油槽;也有人腿被牡蠣殼割傷,感染了海洋弧菌而過世。」

    「而陪讀班最大的阻礙,就是父母不配合陪讀老師對孩子的管教。問一些小孩,長大想做什麼,有人回答想跟爸爸一樣,問題是他的爸爸根本成天賭博不務正業。」吳牧師說。

    台西不窮 只是要靠智慧發掘

    因此,雖然人口外流嚴重,孩子也越來越少,但4 年前吳牧師卻仍大膽決定:蓋新堂,並與「雲林使命團」合作!

    「別人覺得台西很貧困而離開,但我卻看到這裡有豐富的資源,只是要靠智慧發掘。雲林使命團的成員多為雲林出身的學者、專家與企業家,我邀請他們前來提供專業與資源,盼望能改變台西的產業,引導孩子迎向更美的未來。」吳牧師說。

    去年10 月新堂完工了,最引人注目的是1 樓的「901 咖啡店」與2 樓的「西瓜媽媽廚房」。「2樓是我們與雲林使命團成員冠廚餐飲集團共同打造的專業級廚房,希望能培養青年們烘焙與中西餐技能,增加他們的就業力。1 樓的咖啡廳則用來舉辦講座,鎖定25~45 歲的青壯年。希望能幫助他們在職能開發、家庭和樂、資源與身心健康上達成平衡,這樣才能多些留在故鄉的機會。」

    只要願意 就能開啟希望之窗

    目前在台南就讀大四的小雯(化名),與姊姊、弟弟3 人自國小便來陪讀班。他們的媽媽早逝,爸爸又長期酗酒。「他們爸爸一喝醉就胡鬧,還曾把孩子叫到馬路中線罰跪。」

    小雯國一時玩心重,覺得陪讀班管得太嚴,看朋友在陣頭很開心,向牧師說打算參加他們的行列。「我跟她分析,陣頭看似好玩,但應該不會指引她未來的方向。而陪讀班有許多資源,只要她願意,就能開啟希望之窗。」

    沒聽牧師的話,小雯還是去了,但國二下學期又回來了。「她爸爸那時罹患癌症,小雯與朋友分享心情,但大家卻陌不關心,還嫌她掃興。」國三時,有一半的時間,小雯都在醫院陪著爸爸,只能晚上K 書拼進度。

    還好小雯會考的成績還不錯,各科都在B 級分以上,為此國中校長還特別寫推薦信給她就讀的高中。「校長也很照顧小雯,常常帶著她與全家人出遊,視如己出。雖然遠在台南,但是她每週還是會回來陪讀班,指導學弟學妹。」

    小城(化名)就讀斗六高中,國中時來陪讀班。因爸爸工作意外過世,媽媽又失去音訊,小城從小寄人籬下,個性十分火爆。國小時常在教室發飆,甚至會拿椅子砸同學、老師,成績很差。

    但到陪讀班半年後,感受到牧師與同學的愛,情緒變得穩定,成績也愈來愈進步。「他有3 位同學本來不想來陪讀班,後來看到小城的改變,也跟著一起來了。」吳牧師說。

   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
    https://bit.ly/3sUpi3X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漫漫長夜等天明

  • 簡伯駿
  • 簡伯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3年前離婚後,29 歲的婷婷(化名)就帶著7 歲女兒和6 歲兒子,回到台東卑南老家,與媽媽、姊姊同住。她的前夫世昌(化名)曾是職業軍人,用婷婷的名義買車,後來貸款繳不出來,鋌而走險向錢莊借錢,以致債務越滾越大。雖然兩人離婚了,世昌也因此退役,但婷婷仍必須扛起債務。

    這樣活著 有何意義

    回卑南後,婷婷白天做長照居服員,晚上7 點至11 點在餐廳兼差。每天工時長達15 個小時以上,回到家常已精疲力盡,還好媽媽與姊姊會幫忙照顧2 個孩子。

    「那段時間真的好累,辛苦賺來的錢都在還債,全靠意志力在撐。有時也會想,這樣活著到底有何意義?」因為承受不住長期身體與精神的折磨,婷婷只好申請破產。

    2 年前,有天她突然覺得身體怪怪的,行動困難,去台東馬偕醫院檢查,醫生表示得立即開刀。考慮後,她決定轉往林口長庚醫院,檢查結果是「腦血管動靜脈畸形」加上「非創傷性腦出血」!

    醫生認為不宜開刀,可做放射線治療,但費用要10 萬元。考量到婷婷經濟不佳,後來院方替她申請了健保支付,還讓她在醫院整整住了1 個多月。出院後,雖然仍需定期北上複診與治療,但她努力復健,母親也暫停飯店清潔工作,專心照顧她。只是家裡一下少了2 人工作,單靠姊姊當居服員的收入,根本撐不下去。

    眉清目秀 半身麻痺

    還好有親戚在大南1919 服務中心(大南長老教會)聚會,將婷婷的情形告知教會1919 志工潘愛樺傳道師。

    「去年2 月,我第一次到婷婷家探訪。她們家距離教會有15 分鐘的車程,每次我都會找其他志工一起前往,希望能有多點人陪伴她。我發現她眉清目秀,但左半身因麻痺的關係略為傾斜,左手無法抬起,走路也相當不穩,實在辛苦。」愛樺說。

    探訪後,愛樺很快替婷婷申請了2 萬2 千元的1919 急難救助金與食物包。「當時她家裡只剩姊姊在賺錢,收入一下子少了許多。剛好我們有會友在世界展望會工作,所以也來關心她2 個孩子,也把他們列為受助童。」

    教會的林秋花執事也常與愛樺一同前來關心,她對需要幫助的人特別有憐憫心,每次離開前都會為婷婷一家禱告。「秋花自己也曾是1919 救助金的受助者。3 年前她開車不慎出了嚴重車禍,而自己的女兒也在車禍中離世。所幸現在已慢慢走出陰霾,還多次參加1919 的志工訓練呢!」

    努力復健 未來路長

    3 月回台北順利做完放射治療後,婷婷努力復健,透過針灸、運動,保持血液循環的暢通。雖然身體已漸漸好轉,但畢竟還沒完全復原,特別是平衡感這塊。

    婷婷的媽媽說:「她哦,個性好強。有一次偷偷騎車從學校載孫子孫女回來。結果摔車了還不敢跟我說。是我看到小孩子腿上有傷口,一問之下才發現的。」

    「很感謝救助協會提供救助金與食物包,有一次家裡米缸剛好見底了,傳道就及時送來食物包,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壓力,真的很感謝!也謝謝愛樺一路上陪伴、鼓勵我們。現在我最大的希望,就是婷婷能趕快恢復健康,畢竟她還年輕,未來的路還長,而且還有兩個孩子要養呀!」

    捐款支持1919愛走動-急難家庭救助
    https://bit.ly/3u2igvr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走出迷「網」- 引導孩子回歸健康與平衡的生活

  • 簡伯駿
  • 李淑美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,也是孩子最顯著的特色之一。有鑑於遊戲在兒童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,因此兒童節前夕,救助協會特別針對2422位「1919 陪讀計畫」受助兒少做了一項「休閒生活調查」。結果發現,孩子課外活動以看電視、網路遊戲佔大宗,皆佔6 成之多。而造成弱勢家庭孩子沈迷網路的原因,主要是父母忙於工作,以致無人陪伴、缺乏成就感,與習得無助,因而轉到虛擬世界中尋求肯定。唯有正視這些問題,才能真正引導孩子回歸健康與平衡的生活。

    孩子的主要娛樂都是3C

    根據調查,陪讀班孩子在「課外的主要娛樂」,前3 名都由3C 包下,分別是看電視(62% 複選)、網路遊戲(59% 複選)、上網看影片社群軟體(47% 複選)。只有不到3 成的孩子選擇看書,也只有約2 成的孩子會玩玩具。

    而在「遊戲成就調查」中,有93% 的孩子覺得自己很棒,85% 可以扮演教導者的角色,84% 自認是遊戲高手。在「人際關係」上,有76% 孩子會結交不認識的朋友。而表示「遊戲能激發創意」的,更有85%。從以上可以了解,遊戲對弱勢家庭兒少的社交、創意、領導能力,及成就感,有重要的影響。

    弱勢兒少最缺乏的是陪伴

    救助協會社服部主任梁佳宏指出,通常遊戲高成就的孩子,亦涵蓋了喜愛網路活動的孩子。由於多數弱勢家庭的父母忙於工作,無暇陪伴孩子,加上手機普遍使用,使得網路成為孩子主要的課外休閒。許多孩子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後,因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與管理,就很容易沈迷於網路。

    住在新北中和的小鳳(化名),今年小二。去年父母離婚後,就隨著媽媽住到中和外婆家。由於曾目睹父親家暴,小鳳十分退縮,經常關在房裡。媽媽怕小鳳無聊,給了她一隻汰舊的手機。而有憂鬱症的媽媽每晚需服用藥物入睡,小鳳就利用媽媽睡著後,玩手機到深夜,以致上課常打嗑睡,課業跟不上。

    去年9 月,經學校輔導室轉介,小鳳來到明穗1919 陪讀班。第一天,由於小鳳的頭髮很亂,第二天竟然就有5 個同學帶髮夾來給她,讓原本膽小退縮的她感受到關心,於是慢慢打開心房。由於小鳳在陪讀班寫作業時常寫到睡著,主任何建榮牧師便與小鳳媽媽合作,限制小鳳只能在周末才能玩手機。漸漸地,小鳳開始早睡早起,不再打瞌睡,學習也更專心了。上個學期期末考,小鳳的數學竟然考了100 分、國語96 分,連學校老師都嘖嘖稱奇。

    何牧師表示,陪讀班孩子最缺乏的,就是陪伴!即便是假期,家長也可能因工作疲累,而以讓孩子玩手機遊戲來取代出遊。因此,陪讀班會經常在寒暑假舉辦營會,連假時也會帶著孩子出遊。「有一次,我們帶一個小三的孩子去公園玩,沒想到他竟說,這是他第一次玩沙!」何牧師說。

    善用虛擬世界的正面影響

    梁主任表示,網路早已是孩子們主要的休閒社交工具之一,而疫情更強化了網路的使用。因此家長與其一味禁止,失去與孩子溝通的機會,不如試著了解、貼近孩子的世界,善用虛擬世界給孩子的正面影響,為其帶來生活、人際、課業的轉化,同時促進親子關係。

    桃園希望種子1919 陪讀班的小珊(化名)來自單親家庭,雖然才小二,但就因為愛玩抖音,而學會了如何拍攝影片上傳,讓媽媽十分驚喜。「家長若能多了解孩子的網路世界,進而提供正確的引導,就能對孩子的現實生活與未來的發展有所助益。」梁主任指出。

    自去年開始,救助協會就致力於陪讀班孩子的優勢開發,透過藝術教育、勞倫斯假日體育課程等多元陪伴,幫孩子找出優勢,建立自信與能力。梁主任指出,孩子們在玩網路遊戲時,也需要組織隊友、團隊合作、戰略思考,這些訓練都可以整合到孩子的現實生活中。「在網路中帶隊打怪的,在現實生活中也常是不錯的領袖哦。」

   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
    https://bit.ly/3sUpi3X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今天一起當貴婦吧

  • 張芷芸
  • 張芷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台灣已是「高齡社會」, 但僅僅3 年後的2025 年,就將進入「超高齡社會」。到時65 歲以上將佔總人口20%,也就是每5 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。人口老化的速度之快,堪稱「世界第一」!

    有鑑於台灣人口急速老化,今年在台65 歲的台灣資生堂,也開始透過安養院或長者據點,為熟齡女性長輩提供美妝講座CSR(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,企業社會責任)。盼望讓她們從體驗化妝,重拾打扮的喜悅與轉變,進而發覺自己的轉變,扭轉年紀大、不需化妝、無須追求美麗的觀念。

    來台 65年 資生堂引領潮流

    1872 年在東京銀座創立的資生堂,於1957 年引進台灣,今年剛好65 歲。雖然現今各種名牌化妝品令人目不暇給,但資生堂的市佔率仍在日本排名第一。而60 年前那個在台灣引領化妝品展售檯趨勢,禮聘日本美容師於各地舉辦發表會的資生堂,至今也仍是台灣許多婆婆媽媽的化妝品首選!

    因此,去年12 月9 日,新店活水泉靈糧堂1919 旺得福,特別請資生堂的李玉梅、陳怡君和陳怡貞老師,來為婆婆媽媽們上了一堂「手指護理保養與彩繪」課。讓許多幾十年沒碰過指甲油,甚至從當新娘那天後就沒擦過指甲的婆媽們興奮不已。

    化妝整容 變美從手指開始

    「我以前最愛用資生堂化妝品耶!」「我只有結婚時塗過指甲。」「指甲彩繪?我不會啦,那是年輕人的玩意兒!」長輩們一聽到資深堂的講師來上課,既興奮又緊張,還有人摸手羞笑著說:「我這雙老手皺巴巴的,有什麼好保養彩繪的。」

    只見怡君老師拿出各式展示版說明,「化妝等於整容,整齊、清潔、有精神。美容彩妝能幫助我們擁有美麗健康的生活,今天要教大家美甲保養,它能讓腦部血流量增加,促進腦部活化哦。」

    接著玉梅老師拿出天然精油,教長輩們滋潤按摩,再用剉刀以45 度角修整指甲。雖然一開始有點手忙腳亂,但磨著磨著,竟也磨出心得,愈修愈滿意。之後老師拿出溫熱毛巾,教大家熱敷,再仔細按摩每個關節和指頭,並擦上薄薄一層透明保護油,然後就來到今天的重頭戲--彩繪了!

    指甲彩繪 今天只能當貴婦

    打開五顏六色的彩罐,紅、藍、紫、綠…,長輩們各個睜大眼睛,爭相選色、上色。「我從來沒塗過指甲油,原來這麼好玩。」91 歲的朱婆婆為自己塗上高雅的粉玫色,開心地張大十指讓人拍照,笑得就像朵燦爛的玫瑰。

    80 多歲的陳阿嬤則細心地塗上亮紅色,還在上面貼滿水晶亮片和愛心貼,光彩奪目。「看來今天我無法做菜洗碗,只能當貴婦了!」大家看著各自的纖纖玉指,笑成一團。

    長輩們都是第一次上手指護理和保養的課,從沒想過到了這把年紀還能指甲彩繪,個個像孩子般玩得十分盡興。玉梅老師說:「不要小看保養愛美的功用,保養時所用的力量,可以訓練肌力;化妝和保養手部時,記得步驟、選擇顏色,能活化大腦;而保養按摩,則會刺激唾液分泌,促進食慾。最重要的是能重拾自信,促進人際互動。」

    化妝療法 促進健康增自信

    資生堂「化妝療法」起源自1975 年為岩手縣特別養護養老院每月提供一次的美容講座服務,是其CSR 企業社會責任的免費活動。50 多年來,資生堂接觸無數熟齡女性,了解其對化妝的需求,也累積無數教授經驗與技巧。

    2009 年,資生堂正式研究化妝對高齡者身心狀態的改善效果。結果發現,參加講座的熟齡女性,不僅洋溢喜悅的笑容,對自己的外表與健康開始有自信;抑鬱、失智的傾向獲得緩解;肌力、握力與手指靈活度增加;就連唾液分泌、口腔吞嚥的功能,也有顯著改善。為「化妝療法」的有效性,提供了確切的佐證。

    因此,自2010 年起,台灣資生堂也開始舉辦「關懷美容講座」,教導長者基礎保養與彩妝。2017 年,又從日本引進「化妝療法—銀髮貴族美容教室」,導入完整教材,每年舉辦200 多場。讓化妝除了美容效果外,也具備延緩老化的價值,使高齡長輩也能擁有美麗健康的生活!

    捐款支持1919旺得福
    https://bit.ly/3eBSmZ4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hoi 好好過生活

  • 張芷芸、hoi!好好生活
  • 張芷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自2002 年與救助協會合辦「第一屆1919愛走動」以來,特力集團就是救助協會長期的支持夥伴。每年陪讀路跑、單車陪騎等活動,都會贊助抽獎禮品,鼓勵民眾報名。去年中,疫情嚴峻,當時已連續舉辦16 屆的「1919愛走動-救助挑戰營」被迫改為線上舉行。戶外體驗活動要改為線上,如何鼓勵人報名,令人傷神。還好特力集團依然情義相挺,特邀旗下「hoi !好好生活」增開生產線,推出了聯名感謝禮-「1919 X hoi ! 玻璃馬克杯」與「1919 Xhoi ! 伯爵紅茶香氛組」。

    以收禮的人開心為考量

    「1919 X hoi ! 玻璃馬克杯」耐高溫,清透的質感適用各式飲品,一早喝上一杯,心情舒暢。而「1919 X hoi ! 伯爵紅茶香氛組」,不只設計用獨特的實驗室玻璃瓶,特選法國純天然精油,配上擴香竹還能妝點室內,讓滿室沈浸在芳香氛圍中,連孕婦都可以安心使用。

    特力集團數位商務與品牌代理業務部副總經理吳嘉玲表示,「我們以收禮的人開心為考量,特選最熱銷的GOOD MORNING 玻璃杯和實驗室香氛組做聯名禮。而今年6 月底起,報名『2022 Let's run 空英1919 陪讀路跑』的早鳥,也有機會得到哦。」

    找到所有打造家的元素

    「hoi !你過得好嗎?」是荷蘭輕鬆問候語。2018 年成立的「hoi !好好生活」,是特力集團慶祝在台成立40 週年所打造的全新居家品牌。吳嘉玲表示,「hoi !的一切,來自一個問句『你想擁有的,是什麼樣的生活?』你可以在hoi !好好生活找到所有打造家的元素。」

    因應25-45 歲年輕族群對家的想像與購物型態的演變,hoi !的各種居家生活用品,主打「好設計、好價錢、好服務」,也結合線上和線下實體通路,導入新零售概念的購物方式,協助年輕世代輕鬆選物、打造理想生活,同時提倡「好好生活學」。目前全台有10 家店,70% 是傢俱,其它包含香氛、餐盤、居家用品等。在實品店的展示,就有1 千多件品項,而線上購物平台更高達1 萬多件產品。

    hoi ! 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30 歲, 一年共推出春夏和秋冬兩季的新品設計。去年,疫情爆發以來,民眾在家時間變多,帶動居家生活的汰舊換新潮,使得hoi !的業績成長超過50%。以開店時間計算,平均每分鐘就售出1 件居家小物,每6 分鐘就售出1 件家具。

    營造對家的安心和幸福感

    科技時代,疫情加速線上購、學習、活動,取代許多過去實體經驗。許多人偏好快速方便的網購,而線下實體店則提供消費者實物的體驗。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,hoi !獨創「家配師」的服務,深受消費者讚賞。

    吳嘉玲說:「我們會為客人進行居家配置服務,包含傢俱選購和擺設、家飾選擇,和顏色搭配等。依據他們不同的喜好和風格,免費親自到家丈量,並出設計圖與之溝通。南北有不同的偏好,南部有許多獨棟的規劃案,北部則多小資新宅或重新裝修宅。」

    除了重視客戶的個別需求,才成立3 年多的hoi !也非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,常捐贈傢俱和居家用品給弱勢家庭。「有些家庭沒有餐桌吃飯,有些孩子沒有書桌唸書,但透過居家小小的改變和增設,就能讓家有溫度和感動。」

    環境愈是變動,人心更需安定。hoi !透過商品經營和企劃,營造出對家的安心和幸福感,讓人產生對好好生活的共鳴與想像。期盼在疫情與戰爭陰影下,大家仍能過好生活。hoi !一起好好生活吧!

    hoi !好好生活
    https://www.trplus.com.tw/hoi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來杯溫心咖啡吧

  • 陳逸群、溫泉長老教會
  • 李鴻影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站在溫泉部落溫心咖啡館廣場前,可以遠眺太平洋、俯看金崙虹橋。溫馨雅緻的咖啡館不只提供香濃咖啡與午餐,也是許多旅人的私房景點。想遠離世俗塵埃,體驗慢活步調,找回最從容的自己?那就來溫心咖啡館喝杯咖啡吧!

    教會怎麼可以賣咖啡?

    這座位於台東太麻里鄉金崙村半山腰的咖啡館,從發想到落實,在陳文龍牧師心中足足蘊釀了10 年。但現在他不只是溫泉長老教會的咖啡館,也是部落的「溫心」加油站!

    陳文龍是溫泉部落的在地孩子,從小就被父親刻意訓練,希望日後能服事上帝,服務族人。除了宗教教育,他也隨父親學習農事、家事、做小工,「我常背著竹簍,凌晨就隨父親上山採薑。身為長子,父親希望我從小就學好為人處事的態度,這對我日後的處理各樣事務有極大的幫助。」

    即便個性溫和謙遜,文龍在神學院畢業後,面對教會年輕人不斷出走、會友都是年邁長輩時,一度也曾質疑:「我這年輕的後輩,要怎麼帶領呢?」但是他不敢忘記父親的用心和上帝的呼喚,終究還是順服地回到家鄉服務族人。

    2007 年文龍回到溫泉教會服事,「我看到教會前廣場遊人絡繹不絕,當時便想,若在這裡放一台咖啡機,想必能搭起部落與遊客的橋樑。但提議一出,立即被封殺。對教會長老而言,這簡直是天方夜譚!教會怎麼可以賣咖啡呀?」

    孩子有人陪有飯吃有人教

    文龍知道時機還未成熟,只好靜靜等待。不久,他又推出設立1919 陪讀班的構想。「因為部落的成人都出去工作,孩子們放學回來後,四處閒逛,無人看管,於是便想與救助協會合作開設陪讀班。」

    此案還是有幾位長老反對,但陪讀班成立後,長老們看到自己的孩子、孫子女下課後,有人陪、有飯吃、功課有人教,才發現有陪讀班真的太好了!自此文龍的能力獲得長老們的肯定與支持,再推動事工時阻力就減了。

    10 年後,陪讀班的孩子長大了,由於就業問題,飛出去的孩子很難再回到部落裡,於是文龍的咖啡館夢又再度湧上心頭。剛好有位牧師引介一個商會,想捐一台咖啡機給教會,不但有專人訓練,還組成了7 人設計團隊,協助開店。終於在2016 年10 月,溫心咖啡廳正式營運。「本來我只求一台投幣型的咖啡機,但那位牧師說,有人煮咖啡才有溫度、有感情,真是超乎我所求所想!」

    提供打工體驗職場的平台

    從此,小小的溫心咖啡館,慢慢地成了延伸部落服務的溫心平台!「我們提供青年技能學習、婦女工作、學青工讀的機會。讓孩子們及早體驗職場的環境,提供職前的訓練。同時也藉由對遊客的接待,讓他們更認識部落文化與教會。」文龍說。

    一位來自特教班的高二生來打工,部落媽媽需從最基本的寫菜單、接電話、送餐,一步步教起。看到這個特教生的進步,讓媽媽們感到十分欣慰。還有一個孩子本來對餐飲服務沒興趣,純粹是為了打工賺錢才來。他對曉佩師母的教導很不耐煩,處理廚餘時還會碎碎唸。直到後來到社會上工作,才體會到曉佩師母的用心良苦。而在溫心受到的訓練,讓他甚受主管讚賞,回部落時,還特地來感謝師母呢!

    在溫心,不只是提供孩子們打工機會,也帶動了部落的人際互動。溫心的媽媽們經常帶著陪讀班的孩子,一起送點心給部落長者,陪他們聊天。不但擴張了孩子的人際關係,也維繫了敬老的部落文化。

    3 年前,溫泉1919 服務中心也加入1919旺得福俱樂部,展開社區長者的服務,大受歡迎。由於參與的人數眾多,便申請轉型為文建站。讓長者走出家門,生活更加豐富多彩,「許多在外工作的孩子,在父母過世後回到部落,透過文建站的活動照片,看到父母開懷的笑容,都很感動,也很感謝我們的陪伴。」

    為部落舉行百人詩歌大賽

    除了服務部落,文龍也常推動跨區聯合聚會。像每年春節所舉行的星光盃詩歌比賽,原本只是讓自己部落的青少年用詩歌迎接新年,並藉此提供舞台,發掘孩子音樂的天賦,如今已成跨部落的年度大事,每年都有上百人參加。

    嘉蘭循理會王忠明牧師,是文龍的好哥們,「文龍是位整合力強,多才多藝,善於鼓勵人的領導者。星光盃詩歌比賽,曾鼓勵1919 陪讀班的小藍(化名)勇於追夢,最後順利進入大學。他在比賽中嶄露頭角,受到很大的激勵,後來還轉戰各種大小歌唱比賽。二年前,更在大學甄試中脫穎而出,成為台北教育大學的學生。」

    為孩子打造夢想孵化器

    浸信會壢坵教會的杜義輝牧師表示,「在偏鄉牧會是孤單的,若是單看教會人數的成長,很容易就灰心挫折,還好有南迴聯禱會成為我們最好的支持性團體。」杜義輝牧師與文龍牧師對於事工的構想,常一拍即合,例如去年就兩會的陪讀班就合班加入勞倫斯假日體育班。長年的合作,培養出深厚的革命情感。

    杜義輝牧師每逢生日都會收到文龍準備的禮物。「他是個溫和堅定的好夥伴。每次大夥開會,吵吵嚷嚷後,只要文龍一開口,氣氛就不一樣了。」有時遇到說話比較激動的夥伴,文龍就會在旁提醒,「你的語氣可以多加幾個問號嗎?用字不要都是4 聲,多一點2 聲或3 聲嘛!」

    而與文龍青梅竹馬,從小一起長大的曉佩師母,在妻子、母親、師母的角色中,常遇到不少壓力,牧會過程也曾有極深的挫折,但她卻形容文龍具有使人和睦的特質。每次遇到難處或反對意見時,即使堅持,也能溫柔地顧慮對方的感受。這對他們夫婦初回部落推動事工時,有極大的幫助。

    文龍曾拒絕多次媒體採訪,不想藉此為溫心打廣告。只希望用溫暖的心,好好地服務部落,照顧長者兒少與年輕人。「如果溫心有盈餘,我們期待可以在停車場為部落蓋一間多功能教育館,讓它成為孩子夢想的孵化器,幫助他們築夢踏實!」

    捐款支持1919陪讀計畫
    https://bit.ly/3sUpi3X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點燃希望 攜手護航

  • 希望護航
  • 張可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為了制止烏克蘭加入北約,成為西方反俄前哨站,俄羅斯以「去軍事化、去納粹化」為藉口,於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。據聯合國難民署表示,截至4月中,已有約500萬烏克蘭人逃往周邊鄰近國家,而烏克蘭境內約有800萬人無家可歸,佔該國總人口的1/4。難民們流離失所,連基本生活物資都極度缺乏,必須仰賴外來人道組織的救援,其中希望護航(Convoyof Hope)是主要的救援團體之一。

    多年夥伴 攜手救助

    希望護航是美國基督教人道救援與救災組織,也是救助協會多年的合作夥伴。從2010年1月海地地震起,每逢國際有重大災難,救助協會都會攜手希望護航,一起投入救災。

    由於希望護航在烏克蘭和周邊國家原本就有服務據點和合作夥伴,因此當戰爭一開打,希望護航馬上啟動救助機制,快速在烏克蘭各大城市收集資料、評估情勢,鎖定受到影響的民眾,開始提供物資和服務。

    生死攸關 生活日常

    戰爭後兩周,隨著越來越多難民移往波蘭,以及考量當地情勢,希望護航隨即將工作重點區域轉往波蘭,並在當地承租一間倉庫做為救濟物資的轉運站和臨時辦公室。到4月26日止,總計已服務超過35萬名難名。

    希望護航說:「我們會持續提供實質物資,讓受戰爭殘害的難民們能持續擁抱希望。很多難民都說,不知道今天是否能活下來,更不知道明天是否仍會在這裡。」對難民而言,生死攸關是每天的生活日常!

    救助協會自2月底開始為烏克蘭難民募款,至4月20日已收到2,006,399元。救人如救火!本會已於3月6日捐出2萬美元、3月22日捐3萬美金、4月24日再捐2萬美元。希望戰爭盡快平息,讓所有流離失所的烏克蘭難民可以早日回歸家園。

    烏克蘭難民救助
    https://hq.ccea.org.tw/nccra/donation/product_detail.aspx?PRODID=139
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輻射災害管理 安心防範不恐慌

  • 編輯室
  • 張可承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你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?」還記得去年的公投案議題嗎?從政府最近同意開放日本福島食品恢復進口,其實輻射和核能議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!但我們對輻射的瞭解有多少?如果真的不幸出現災害又該如何防範?因此,救助協會在3月19日上午舉辦了一場線上防救災專業訓練課程,邀請原能會核能技術處緊急應變科代理科長黃朝群,來向全台1919服務中心的夥伴與先遣志工分享「輻射災害管理」。

    不要因誤解而造成恐慌對立

    救助協會從1998年成立以來,對台灣重大災難救助可說無役不與。早期多為以颱洪災害救助為主,近年來則不同類型的災害越來越多,包括地震、空難、氣爆、重大交通事故等,提醒我們需要關注不同的災害風險。

    一般人因為對輻射不甚瞭解,再加上錯誤資訊,導致很多誤解與害怕。來自桃竹苗區的志工廖清志就表示,從日本311福島核災,再加上最近俄羅斯佔領烏克蘭車諾比電廠後,讓他更害怕了。志工顏忠村也表示,一般人對核能安全的了解,總是似是而非,又似懂非懂。唯有透過正確宣導,才能讓全體國人充分理解核安的重要性,不會因誤解而造成恐慌與對立,並讓核能在安全無虞下有最好的運用。

    掌握TDS原則減少輻射污染

    黃朝群從對輻射、核能的基本介紹,到釐清相關鄉野傳說,幫助與會的志工進一步了解,政府對災前預防與災後處置有其通盤規劃。他說:「輻射是一種能量的表現,無色、無聲、無味、無形,你無法感受到,但卻可以透過儀器來測量。它可分為游離輻射(像是X光)和非游離輻射(紅外線、電磁波、無線電波等)。」

    「輻射無所不在,充滿在我們的生活周遭,也跟現代生活息息相關。現代人幾乎每天都要使用的手機和網路,就是輻射應用的重要展現。面對令人不安的放射性輻射,則要知道輻射不像病菌,並不會傳染,反而比較類似灰塵,會污染。所以只要掌握TDS原則:縮短時間(T)、增加距離(D)、適當屏蔽(S),就可以有效地減少被輻射污染的情形哦。」

    捐款支持1919重大災難救助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PH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一份心二份力 讓愛閃亮又溫暖

  • 王尚宸
  • 王尚宸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3月21日早上不到9點,DLC鑽石生活(以下簡稱DLC)的26位志工,已集合在1919食物銀行的八里倉庫,準備發放物資給救助協會北基宜區的1919服務中心。這是DLC連續多年的志工活動,過去6年來,DLC每年都發起「一份心二份力」,支持1919食物銀行。民眾只要認購一套DLC的清潔用品,DLC就會再認捐一套。讓1919食物銀行能放入食物包中,送給受助家庭。

    從最初700套到5000套

    DLC鑽石生活是國內著名生活保健美妝直銷公司,這次捐贈的套組,除了DLC自己生產的洗衣粉、雙效沐浴精、環保包、牙膏、洗手露,與洗碗精等清潔用品,還找了合作夥伴提供玉米粒與魯肉醬等罐頭,組成「愛無限救助食物民生包」,每套市值500元,供愛心民眾認領。

    去年底,民眾共捐出2652套,DLC也配合捐出2652套,總共5304套,價值超過265萬元。林志明經理說:「前1、2年我們最多只能募到700至800套左右,但現在每年已可募到5000套了哦!」

    連續6年持續認捐1919

    DLC的企業理念,是協助民眾創業、幫助基層弱勢,希望大家都能過上鑽石般閃亮的生活。儘管過去兩年來疫情肆虐,經濟不景氣,但DLC依然堅持舉辦「一份心二份力」。

    張毅娟總經理說: 「公司成立近30年,創辦人蔡平產(EddyChai)先生即基於回饋社會的理念,從公司一成立,即開始募款幫助弱勢家庭。但他希望可以確實幫助需要的家庭,又不造成浪費,所以近年來改以鼓勵認捐DLC套裝產品方式,並透過1919的服務網絡發送出去。今年是公司連續第6年支持1919食物銀行,但卻是我第一次來做發放志工,感覺很特別,也很興奮。」

    一起攜手讓愛變鑽石

    這次DLC的志工,分別來自台北、新竹與宜蘭。從宜蘭來的林小姐說:「我們總共兩台車10個人,從宜蘭市、頭城與蘇澳3個地方來,早上6點就出發了。雖然出發時就下雨,但想到能為弱勢家庭盡一份力,就覺得很有意義。」

    DLC副總經理趙淑欣表示,「到現場親自參與發放,從發放前的說明、發物資、盤點物資,到幫忙送貨上車,一連串的過程,讓我對1919食物銀行的運作有更完整的了解。未來我們會持續鼓勵客戶、直銷商與員工一起攜手,讓愛變鑽石,閃亮又溫暖 !」

    食物銀行捐款專線 02-86609995#113
    物資捐贈專線 02-86609995#147
    認捐1919食物包
    https://bit.ly/3voP0zb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
    集體減重捐套餐

  • 圓剛科技
  • 莊妍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
    成立於1990年的圓剛科技(簡稱圓剛),多年來致力於高科技影音產品的開發,在直播、網路影音創作、遠端協作、AI邊緣運算等領域大放異彩,是國內知名數位影像科技公司。2007年曾獲得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,連續7年獲得天下雜誌評選為台灣Top50企業公民。圓剛也是救助協會的公益好夥伴,自2007年至今,14年來情義相挺,無役不與!

    動脂動脂 我OK

    為鼓勵員工維持健康與運動的好習慣,圓剛連續5年舉辦集體減重(脂)活動。今年參與活動得獎者,除了能獲得公司內部獎勵,圓剛也會為獲獎者認購「1919救助套餐」幫助急難家庭。鼓勵員工顧健康之餘,也能做愛心,持續幫助弱勢家庭。

    此次「變身大拼鬥」有61位同仁響應,公司內部的護理師Emily表示,此次減重(脂)活動包含2個項目。「動脂動脂,我OK!」鼓勵員工把握運動機會,拍照記錄運動過程;「運動吧!健人!」則請健身教練在員工居家辦公期間,透過視訊,教導伸展、間歇運動與有養運動等肌力訓練。

    Emily表示,同仁下班一起健身,可以提升內部凝聚力,除了健檢報告數字變漂亮外,工作起來也更有力。此次個人組第一名共減去8.4公斤,減重減脂下降率為13.73%;團體組下降總體重高達22.5公斤,平均下降率為11.82%。

    多年夥伴 長期志工

    公關室王沈銘資深經理是個人組的參賽者之一,他也是多年來圓剛與救助協會合作的主要窗口。他感性地說:「圓剛與救助協會自2007年開始合作,一開始沒有經驗,參加1919陪讀班的志工服務時,一度很緊張,但在陪讀班老師的鼓勵下,讓我了解陪讀最重要的,其實就是陪伴!」

    除了到陪讀班當志工老師,圓剛也曾多次組隊參加Let's Run—空英1919陪讀路跑,前年還招募40位員工前來當志工。也常在公司內部辦義賣會,鼓勵員工認捐1919救助套餐。去年為鼓勵民眾參加線上挑戰營,還提供電競耳機和高畫質網路攝影機做完賽紀念禮。

    「希望在我們的幫助下,這些弱勢家庭能更快擺脫困境,將來也能回頭幫助更需要的人。」王沈銘說。

    認購1919救助套餐
    https://hq.ccea.org.tw/CCRA/donation/product_detail.aspx?PRODID=42
   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Share

    2022年5月號
    本期目錄
    ×
    2022年5月號

    封面故事


    食食有餘
    全聯惜食 天天有餘
    晚餐好好吃 感覺好幸福
    魚你在一起
    食食陪伴 餐餐有愛

    秘書長的話


    有情有愛有平安

    特別企劃


    走出迷「網」- 引導孩子回歸健康與平衡的生活

    1919陪讀計畫


    海口邊的孩子

    1919急難家庭


    漫漫長夜等天明

    1919旺得福


    今天一起當貴婦吧

    美麗人生


    來杯溫心咖啡吧

    企業公益


    hoi 好好過生活

    THE UPDATE


    點燃希望 攜手護航
    輻射災害管理 安心防範不恐慌
    一份心二份力 讓愛閃亮又溫暖
    集體減重捐套餐
    PreviousNex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