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份
偏鄉中的偏鄉
2018.12.01
2018.12.01
文/李淑美 圖/編輯室

東石1919 陪讀班 林碧亮與林素每
2007年,當時擔任明新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主任的林碧亮博士,決定辭去教職,將下半生奉獻給上帝,服務需要幫助的人。「我僅此一生,上半場已過,下半場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。」
看重品格教育
2010 年,因著國際水利環境學院的專案計畫,他來到嘉義縣東石。當時碧亮的妻子林素每,看到鄉裡有許多孩子沒人管,成天閒晃街頭,便先在東石成立愛鄰協會開設兒童課輔班,之後加入了1919陪讀計畫。
碧亮指出,一個家庭失能的孩子,沒有好品格,只有課輔,是沒有用的。因為即便成績變好了,也會變得驕傲,甚至霸凌功課差的同學。因此,碧亮夫婦非常看重孩子的品格教育,甚至把一些家庭失能的孩子帶回家中一同生活。
讓孩子來家同住
來自單親家庭的阿明(化名),小五時在警察、學校老師、社會局社工陪同下,送到碧亮家緊急安置。阿明是個「注意力缺失過動症」(ADHD) 的孩子。由於情緒障礙,在校霸凌同學、嗆老師,還常嗆說要放火燒掉學校。但經過碧亮一家一年半的陪伴管教後,阿明改變了。除了每天會定時服藥,也學會了規矩與界線,勇於為自己負責。今年6 月,阿明順利小學畢業,現已由父親帶回照顧。
小志(化名)來自單親家庭,父親自顧不暇,很少照顧兒子。家裡環境異常髒亂,根本無法好好讀書。在國中會考前三個月,碧亮特別把小志接到家中。而小志在三個月的全力衝刺下,原本成績平平,竟然一舉考上嘉義中學,跌破許多人的眼鏡。目前高二的小志,仍與碧亮同住,甚至連學雜費都由碧亮籌措。